香港巴塞尔:亚洲视野还是亚洲市场

2013年06月03日 10:14   东方早报  

2013年5月,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展场上,买家和观众在欣赏参展作品。IC图 2013年5月,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展场上,买家和观众在欣赏参展作品。IC图 理查德·盖里画廊带来的乔麦·普兰萨(Jaume Plensa)装置作品《岛屿》 李思明 图 理查德·盖里画廊带来的乔麦·普兰萨(Jaume Plensa)装置作品《岛屿》 李思明 图 出现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的日本女艺术家草间弥生作品 IC 图 出现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的日本女艺术家草间弥生作品 IC 图

  出席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的全球顶级画廊,携带着各自代理的艺术家小心翼翼地来亚洲,就像一个刚刚进入亚洲的奢侈品牌,只会带来那些亚洲人眼里最看着眼熟的艺术品,未必属于品牌中最精彩的部分,因为亚洲藏家尤其是中国内地藏家的西方当代艺术知识尚未普及,藏家们连生僻点的人名都认不出来,对于艺术的理解更无从谈起。

  徐佳和 发自香港

  对当下艺术界影响深远的波普艺术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说过:“做好生意是最迷人的一种艺术,赚钱是艺术,工作也是艺术,做好生意更是最伟大的艺术。”那么,以经营和销售艺术品为宗旨的艺术博览会,就是一门生意经——无论它发生在世界哪个城市,由欧洲、美洲或者亚洲作为主导。

  2013年5月23日至5月26日在面对维多利亚港湾的香港会展中心向公众开放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某种程度上,是自2008年开始举办了五届的香港国际艺术展的一种延续或者升华,两年前它被拥有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与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 Beach)的MCH集团收购。此次便是该展会首次以“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名字亮相,沿用了5年的名号“ART HK”在今年变成了“ART Basel-HK”。

  一下飞机,就可以看见机场里显著位置招贴着的巨幅“ART Basel-HK”广告牌,以与巴塞尔艺博会似曾相识的字体设计在向到来者宣告:“看,巴塞尔艺博会的兄弟展在这里!”

  当首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在亚热带海洋气候的电闪雷鸣中照旧觥筹交错地进行之际,《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从圈内人士处获得确切消息,同样以艺术前沿和新兴艺术为其标志的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简称“上海当代”,SH Contemporary),自2007年起举办了六届,因为种种原因,今年将不再举办,“覆盖整个亚太区的国际顶尖艺术展,成为连接东西方艺术的独特平台,为全球艺术市场提供一个独特的机遇”言犹在耳,第一届“上海当代”开幕当晚,展出高价的泰国艺术家装置作品《米》的喧嚣情景尚历历在目,当代艺术在上海曾经掀起过的市场热潮似乎悄然退场,或者,从来也没有真正热过。

  据最新出版的TEFAF《2012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中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艺术市场,还曾经在去年达到过第一的位置。2006年中国只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2012年,该数字飙升至25%,作为全球艺术界最为看重的商业聚会——巴塞尔艺博会把亚洲唯一的分支安放在香港而不是新加坡这一举动中所透露出的对于中国内地艺术市场和新藏家所给予的希望,可见一斑。从艺术品交易这门“生意经”的角度来说,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具有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把有钱的收藏家们吸引到香港来,另一方面还能让当地的艺术家、画廊和这个城市本身获得国际信誉和宣传机会。但是,对于城市本身而言,香港的功能是像一种将西方艺术进口到亚洲的后殖民艺术企业,还是更像一扇为亚洲买家在全球艺术对话中产生影响提供的大门?理想的情况是它能同时扮演这两种角色。

  当然,艺术品交易,对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在藏家们艺术趣味的取舍之外,还意味着围绕着交易产生的一系列周边服务,比如完善的保险业务、专业的运输仓储、优质的金融服务、税收制度。如果说,艺博会是一门“好生意”,那么周边服务就是这门“好生意”兴隆的重要保障。6年前的香港连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都没有,上海艺术区已经蓬勃发展,到如今巴塞尔艺博会在香港掀起热潮而“上海当代”销声匿迹,这究竟是中国内地藏家对于西方当代艺术的接受距离最终所导致的水土不服,还是因为“上海当代”本身所处的贸易环境的巨大障碍比如进口艺术品23%的税收使得国外经销商几乎不可能从内地艺博会里赚钱,以及政府对艺术品的监管所引发的?

  聚焦于香江:

  巴塞尔的亚洲态度

  首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仍由马格努斯·伦弗鲁(Magnus Renfrew)担任总监,他也是香港艺术博览会一直以来的总监,正如他所说,巴塞尔的到来把全世界的聚光灯拉到了香港,让全世界的人都来关注,香港发生了什么。巴塞尔有更优质的资源,能够更好地促使这个展会长远地发展下去。

  去年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 Projects的两个特别项目Asia One(亚洲一线展馆)以及Art Future(艺术世界之未来)在巴塞尔艺博会的实际控股下,被齐整地调整为画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艺聚空间四个主题鲜明、富有层次的板块,参展画廊只有进入了前两个板块,才有机会申请为大型装置作品提供展示机会的“艺聚空间”项目,而“艺术探新”则主要为新生画廊以及年轻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为了与亚洲市场衔接,展示这场展会继续保持其本土性,避免“复制巴塞尔艺博会”的预言成真,在参展的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245家顶级画廊中,主办方煞费苦心地尽量保证参展的西方画廊和亚洲画廊大约有五五开的比例。包括AYE、北京现在、北京公社、Boers-Li、常青、艺术门、沪申画廊、长征、麦勒、 佩斯、香格纳、唐人等去年在主画廊区的在中国内地设有空间的画廊基本上进入了本届香港艺博会的画廊荟萃区。曾经的香港国际艺术展,最重要的位置都留给了西方的画廊,他们大多数来自伦敦,展示的是像达明·赫斯特这样的著名艺术家作品。日本东京现代美术馆馆长、首席策展人长谷川佑子负责本次香港-巴塞尔博览会中的艺聚空间项目。

  据主办方透露,因为参展画廊从去年的266家缩减到了今年的245家,因此,各家画廊获得的空间更为宽阔敞亮,有利于当代绘画、雕塑、装置和摄影等各种当代艺术形式的呈现,长谷川佑子负责穿插画廊展区中公共空间艺术品的布置,区别于瑞士巴塞尔艺博会进口的狭长,香港巴塞尔尽量把进出空间设计得更加宽敞和人性化。这些细节是以往亚洲的艺博会所无法企及的。

  与针对北美洲藏家多一些的纽约军械库艺博会、Frieze纽约艺博会、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和针对欧洲藏家多一些的Frieze伦敦艺博会、瑞士巴塞尔艺博会等重要的当代艺术博览会相比,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在开幕当天并没有出现收藏家疯狂抢购作品的现象,表示作品已经名花有主的红点也并不醒目。“如果我在其他地方做这个数量的业务,我一定会想死的吧。”有来自纽约的画廊主如此抱怨,但是香港所处的亚洲地区的特点也是西方艺术经销商们的新目标人群的特点正是“慢热”,博览会开始之初的4个小时的交易不狂热并不意味着之后成交的结束,人们在此观看、提问,然后再给出回应,亚洲买家会花许多时间去熟悉对他们而言还很陌生的欧洲或美国艺术家。在香港,艺博会的交易通常贯穿整个会展期间。

  艺术生意难:西方画廊

  难以吸引内地大藏家

  巴塞尔艺博会的管理层曾经承诺将为香港-巴塞尔带来更多的欧美藏家,这也是香港方面的一个希望,但开幕现场的“大人物”却非中国当代艺术藏家尤伦斯和乌利·希克,以及亚洲藏家印尼华裔藏家余德耀[微博]等等莫属。显然,那些公认的欧洲老牌藏家已经有了殷实的收藏,对香港之旅的兴趣不高。

  来自纽约Gladstone画廊的Simone Battisti就更看重马来西亚与中国的收藏家。“为什么要到香港来谈论西方收藏家?” 对来自西方的经销商而言,对该地区市场运营知识的了解迟早会派上用场。以其亚洲客户及对中国艺术家的代理为基础,佩斯画廊带来了那些“我们知道将能吸引亚洲藏家的作品”,Arne Glimcher表示,而且这一“策略”被证明非常成功。佩斯画廊的展位里始终挤满了对张晓刚[微博]、张洹等作品青睐有加的观众。高古轩画廊香港分部在预展前一天拉开了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香港首展的帷幕,他在展会上同样很受欢迎。

  居住在亚洲的亿万富翁比北美还要多,香港受到西方艺术商的青睐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是,20年前,香港的艺术市场还是都在卖中国艺术,藏家不多,且钟情传统艺术,如玉器、瓷器或者水墨作品,画廊里卖的也是装饰性的作品,只有少数画廊如艺倡画廊、汉雅轩除外。香港藏家的主要动力是收集和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的愿望,而不是去挖掘更多的先锋艺术。直到2004年,佳士得[微博]和苏富比[微博]这样的国际大拍卖公司才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从那时起,中国内地的艺术市场和画廊才有了繁荣的迹象,随后其发展之快令人咋舌。2006年中国只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2012年,该数字飙升至25%。香港是通向潜力无限的中国内地这个当代国际最热的艺术市场的大门,但是内地存在多少现代西方艺术藏家尚有疑问,因为目前中国藏家购买的大多集中于中国传统艺术领域,最新出版的TEFAF《2012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中指出,中国藏家的收藏趣味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国传统书画和中国当代艺术,报告显示,“中国藏家依然只关心中国艺术市场,大约只有30位中国内地大藏家收藏西方艺术”。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展示的绝大部分都是西方的艺术品,以至于有中国内地艺术人士感叹“只看到一幅中国画”,虽然在金董建平主持的艺倡画廊里看到了高行健以水墨笔法绘出的油画作品,但是含有传统中国元素的艺术作品显然市场并不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

  尽管如此,所有人都在尝试联系到中国内地藏家,白立方的格雷厄姆·斯蒂尔(GRAHAM STEELE)也把香港看作一个重要的通途,并认为,香港艺博会向世界展示了参与艺术对话的渴望。虽然这里的当代艺术藏家可能比西方艺术商们知道得要多,却可能比西方艺术商们想象得要少。

  聚集香港的国际艺术交易商们显然对中国藏家未来发展出对于西方艺术的兴趣充满信心,其中包括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负责人张丁元,他认为,中国高端藏家经常有出国机会,风格品味会慢慢趋于国际性,所以中国市场的国际化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但吸引中国的收藏家及其财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西方画廊目前仍然未能打动中国内地的大客户。

  亏本挣吆喝:

  内地画廊的香港生意经

  画廊参加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成本十分高昂,参加二楼艺新探索(Discoveries)单元的年轻画廊需要为自己的展位支付1.4万美元的费用,而较大展位的费用则需要近10万美元,加上艺术品的来回运输费、人工费、场地搭建费等等,仅一项场地搭建费就耗费10万元人民币,内地画廊参加香港艺博会的成本是参加艺术北京、上海艺博会之类内地艺博会的3-4倍。尽管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开幕当晚,接二连三地有内地画廊高额成交的喜讯传来,比如北京的画廊长征空间在开幕当晚就与很多内地藏家和香港藏家成交了多件作品,微博上仍有业界人士抱怨,内地参加此次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画廊十家里有九家是亏本挣吆喝。“如此高昂的参展成本,仅靠一两张作品的销售金额,显然难以保本。”有画廊工作人员介绍说,“会来艺博会的买家一般都是冲动型购买,即当场预定作品,但时过境迁,购买激情淡去,反悔不付钱者也不在少数。因为至少要提早3个月定下参展艺术作品,也就意味着画廊不可能带来最新创作的作品,观众看到的,基本都是画廊的主推艺术家作品。”

  “欧洲的收藏家仍是老面孔,但来自中国内地、台湾的当代艺术新兴收藏家群体正在崛起。”上海香格纳画廊的创办人劳伦斯介绍说。对于在瑞士巴塞尔艺博会、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博会、香港艺博会、艺术北京、上海艺博会等等国内外各大艺博会都出场的香格纳画廊,其在此次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主展区120平方米的重要展位身陷白立方、高古轩等等全球顶级画廊的包围圈,但是香格纳所带去的艺术品基本在展会上倾销一空,“如果不保本,是不会来参展的。”香格纳画廊展览总监施勇在接受艺术评论记者采访时坦言,因为画廊参加各种展会,针对的藏家不同,所选取的作品也不相同,“比如香港的话整个的展会方向靠拢亚洲,巴塞尔艺博会很少看到中国艺术家作品,迈阿密则针对美国藏家,画廊选的作品方向策略性会不同。”相比较上海艺博会,从一个视觉工作者的角度而言,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对于画廊整个的安排和选择应该有更高的空间。“针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客户群,上海艺博会上的买家更喜欢余有涵、丁乙等等,装置录像新媒体艺术就不太受欢迎,不是客户感兴趣的范围了。而艺术北京就更加年轻有活力。”

  星空间创办人房方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也提出,本次香港行有些“出乎意料”,在香港-巴塞尔,星空间占据了40平方米的展位,他们只做了代理的年轻艺术家陈可的个展,不特别贵的价格带来了“一半来自欧美一半来自亚洲的买家”,而据房方观察,中国大陆和台湾客户不像平时这么多,比例比较低,新加坡、欧洲,以及中国香港本地客人偏多,偶然萌生购买意图的客人偏多,因为销售不错,除去参加展会30万-40万元人民币的成本还略有盈余,据房方透露,“国际一线艺术博览会的价格大致如此,瑞士巴塞尔30-40平方米的展位40万-50万元人民币也可以了。门票价格巴塞尔、香港、迈阿密基本相同,高成本的展览,对于组织者参与者都是高成本的,对于参观者也是高成本的。”在房方看来,长期在不规范行业环境中生存的中国内地画廊应该面对现实,“中国画廊把去巴塞尔当作一种荣誉,但这没什么荣誉,只是尝试在不同环境下做生意而已。而本地性的交易是艺术的基础,在艺术北京相对貌似闹哄哄的环境很混乱的状况下,对于画廊主,也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经验,因为市场处于发展中,也会面对着不一样的客户。博览会有点像一个平台,是画廊检验自己专业性审视的一个平台,对照环境考虑自己组织艺术家的选择。”

  相对于内地画廊,出席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的全球顶级画廊,他们携带着各自代理的艺术家小心翼翼地来亚洲,就像一个刚刚进入亚洲的奢侈品牌,只会带来那些亚洲人眼里最看着眼熟的艺术品,至于是否属于品牌中最精彩的部分,倒也未必,因为亚洲藏家尤其是中国内地藏家的西方当代艺术知识尚未普及,那些稍微另类和偏门的艺术家,藏家们连人名都认不出来,对艺术品的理解就更无从谈起。西方大画廊就像展示LV,拿给亚洲人看的不过是些基本款,而非“特别款”。对于徜徉在本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场里已经有一定经验的藏家,会略感失望,却无可厚非,这样的情况最适应现阶段,毕竟,博览会本身就是个做生意的场域。■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