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山寨大黄鸭:红了商家黄了版权

2013年06月05日 07:18   证券时报网  

  “名噪世界的‘大黄鸭’来武汉了”,近日,很多武汉市民翘首以盼一睹大黄鸭风采,结果发现那是仅有一人高的“迷你小黄鸭”。据悉,主办方碧桂园对此前自己宣传的“正版大黄鸭”的版权问题避而不谈,拒绝提供相关授权证明书。据报道,像碧桂园这样推出山寨版大黄鸭的,最近在杭州、佛山、芜湖、无锡等城市的开发商中都有出现。

  自从大黄鸭环游全球到达香港,便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与广泛关注,掀起一股“大黄鸭”热,之后更是因为“漏气”事件,再次引发了一阵舆论的风波。说实话,大黄鸭作为一种卡通形象,确实让观者喜闻乐见。而当各地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山寨大黄鸭之后,却不免令人遗憾。

  如果说大黄鸭的出现体现出的是一种文化创意,是艺术的创新与创造,是如米老鼠和唐老鸭一样令人乐见的一种经典,那么面对各地出现的多种版本的大大小小的黄鸭子,人们不禁要疑惑:为什么我们就创造不出那样的经典形象?而且不但是创造不出,却还在人家成名之后,一窝蜂地疯狂山寨,扎堆娱乐大众。与大黄鸭引发的风潮相比,山寨大黄鸭可谓丢脸,不仅体现不出任何的艺术性或者创造性,还有炒作之嫌。

  山寨大黄鸭的一般都是各地地产商,地产商们为何那么喜欢山寨大黄鸭?可以说,山寨大黄鸭无关文化或者创意,在地产商眼中,它只关乎眼球与噱头炒作。无疑,借着大黄鸭巡游的东风,花费几千或者上万元制作一个大黄鸭并没有多大的负担,而闹出的动静却不小。这对于楼盘推广或营销活动都是不小的噱头。正如有地产商租用直升机邀请客户来看楼盘进行楼盘销售一样,大黄鸭一样很吸引眼球,只是成本要低很多了。于是,大黄鸭在地产商手中摇身一变,就成了最时髦的营销利器。地产商们敏锐的商业嗅觉固然让人佩服,但山寨大黄鸭却总是一种低级跟风的浮躁之作。

  大黄鸭的巡游引发了一股清新的艺术娱乐风,而各地山寨版大黄鸭的不断涌现,还凸显出国内苍白的版权意识。大黄鸭版权明确,是属于创始人设计师霍夫曼本人,按说未经授权,其是不能随便复制仿造的,因为涉嫌侵害他人版权,但遗憾的是,大量的山寨品已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山寨的流行,往往意味着创新的缺失,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遗憾。从某种程度上说,版权保护的虚弱,正是造成国内创新力与创意力不足,好产品难以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如何推进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与促进创新,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不知道这次黄鸭的巡游,能否成为一次国人版权意识觉醒的契机?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