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现钞不要文物古董的发展选择大错特错

2013年06月18日 08:12   现代快报  

  言论提要:文物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的命运。城市古旧建筑屡屡遭“强拆”,仅仅归咎于开发商的贪婪,实在是舍本逐末。没有城市主政者的短期政绩观,没有城市国土部门的卖地冲动,没有城市规划部门的大开绿灯,开发商怎么敢又怎么能对祖宗的遗产下手?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西风

  城市是什么?城市是一幢幢高楼大厦,是稠密的人群,是权力和集体文化的最高聚集点(芒福德语)。当然,城市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但又不仅仅是这些。

  城市是人按照意志和智慧创造或改造过的物质空间。没有人的城市,不是真正的城市;没有历史印记的城市,也将是缺乏生命力的城市。城市最持久的东西,就是它的记忆。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增添的物质形态和文化痕迹,构成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但是这些年来,我们经常见闻一些中国城市,在发展的节奏下,有意无意地割断城市的历史,抹去城市的记忆。这样做的后果,是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变成徒有其表、盛不住水的沙雕,一经历史风雨,就找不到像样的原型。

  据昨日新华社记者的追踪采访,近来惊动各界的广州“强拆”民国建筑金陵台和妙高台事件,真相大白。如果说开发商为利益所趋不顾政府一纸“缓拆令”,“不惜背负骂名”向民国文物开刀,那么,导致“强拆”后果的,恰恰是政府部门根本不珍惜自己城市的历史遗存,要现钞不要“古董”的发展选择。

  媒体披露,开发商取得包括两处民国建筑在内的地块,当初是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以捆绑方式拍卖老城区烂尾地,平衡交易所致。政府财政当年曾以这桩买卖获得“单价地王”的巨大收益。只顾着土地财政,没着眼城市古旧建筑保护,政府有错在先。后来在文物界人士的警示下,政府意识到民国建筑的“拆迁民意成本”,匆忙拿出缓拆令,意欲开发商作出开发调整,但善后事宜迟迟不落实,补偿久久没回音,逼得开发商走投无路,铤而走险,政府依赖权势逼商家让渡利益,与“霸王条款”何异?单方面谴责开发商“强拆”,无疑是推卸自己的违约责任。这是政府在市场行为中擅权、越权的典型表现。更令人注意的,是我国早就开始非文保建筑纳入保护名录的法律拯救,但广州对此动作迟缓,审批程序过长,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中,并没有金陵台和妙高台这样的私人建筑。说到底,还是地方上对城市的历史遗存不够尊重,不够珍视。“历史欠账”的产生,便带来金陵台等“一夜间灰飞烟灭”的厄运。而这一切,至今也未见市政当局的一句歉语。

  文物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的命运。城市古旧建筑屡屡遭“强拆”,仅仅归咎于开发商的贪婪,实在是舍本逐末。没有城市主政者的短期政绩观,没有城市国土部门的卖地冲动,没有城市规划部门的大开绿灯,开发商怎么敢又怎么能对祖宗的遗产下手?

  政府是城市的公共治理者,不是城市的经营开发商。保存城市的历史印记,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天职。我们不能在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快速轻轨横空出世的时候,把城市的先人们集心智之大成的建筑毁于一旦。找不到历史的城市,是要被历史唾弃的。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