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康健寨山水画:止于至善
董玄宰在《画禅室随笔》中引谢赫“六法论”说:“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矣。”
我曾就“气韵”一词请教过英文专家,问如何可译出此句,他们说尚未有一个句子堪与之贴切,更无法翻译。诸如此类的词句,只有中国才有,且玄之又玄,内涵丰富。古人论“气韵”可以长篇宏论,余以为神采奕奕,墨色飞动,感人心魂者,方为“韵”也。
近日有幸拜观了好友著名书画家康健寨六十余幅山水新作,确切地说应该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更为合适。面前这些作品顿时使我眼活心清,热血奔涌。同是画山水的我,徒生几分妒嫉。
我与健寨相识十余年,那时我们居京的九位好友,买鸿钧、马未定、宋歌、徐光聚、唐书安、郑勤砚、康健寨、侯素平和我,由于性情相合,艺术观点默契而共同发起成立了“性灵画会”。“性灵”之说源于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观点,“性”指人的性情,即人的秉性气质。“灵”的本意甚多,“性灵”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即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那时画会同仁堪称俊男靓女,豪情万丈。而今我们均已步入中年,随着时光荏苒,九人也因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有人转行另寻他途,有人既而改变画风自立门户,东西南北,绝少往还。独我与健寨艺术观点高度一致,甚至时常偶有新得,我俩反倒接触得更加密切了。
纵览健寨旧作,多以宋元清人法为之,常常拘于山石之形、云树之态。给我的直观感觉就是未敢越雷池一步,未脱古人窠臼也。而眼前的这些画作则以气韵为先,抛开笔法小道,放笔写来,一任大江东去。
健寨胸中有丘壑,笔下见五岳。在这些佳作里边,他引领我们去一睹黄山、九华山的奇伟,云海的变幻莫测、松树的高拔、峰峦的连绵。千古绝唱而不衰的故事,雷峰塔下那优美的白娘子与许仙。险绝而令人心生胆寒的西岳华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万顷田陌,如诗若画似梦如幻的美丽江南。色彩斑斓的七彩霞光,艳比国色的早春妖桃。一览众山小的雄壮岱顶以及饮马长城,塞外北国,燕赵悲歌慷慨之士无不收罗画卷,观之使人有心驰大江南北,纵横天下之感。
在健寨这些画作里,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画画的去思考,仅有的几十幅山水,无论是构图、形势、山光、水色、塔影、树石,甚至笔墨意趣,都变化无常、自有迥异,又各具情态,绝不雷同。可以想见到作者内心世界是极其多彩丰富的,也是向往至善至美的艺术家,不像眼下所谓的一些名家,但凡自己画名一出,即不思进取,千书一面、千画一面、千人一面。他们往往忙于画订单,一不向往山林之气,二也懒于思变,担心哪天画风稍有变化藏家会不买账。殊不知,天长地久,买家会助生一批又一批层出不穷的垃圾产品。
健寨认为:“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成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来认识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康健寨不但是一个个性独特的书画家,他更是一个有社会担当的出版者,近年经他主持编撰出版的一系列艺术丛书,一经投放社会即产生很大的轰动及良好的反响。他所领导的紫鋆书舫也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群体,他先后参与或主持编纂有《中国名画家全集》八十余卷、《中国书法家全集》四十余卷、《世界艺术宝库》二十卷、《世界艺术大师》二十四卷、《中国艺术大师》九卷、《二十世纪西画文献》九卷以及各类美术图书千余种。其中《世界艺术大师》洋洋二十多部,装帧精美大气,内容丰富多彩,图片印刷真切,而价格相对低廉,深受全国各大院校欢迎,更赢得广大莘莘学子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程风子
2012 年12 月19 日于十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