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信:当今画坛上的多与少

2013年06月27日 09:51   艺术国际  

  当下这个时代,在我们的周围,正如一位老者所说的:“大师多如狗,教授满街走”。也就是说,当今最不缺少的是所谓的“美术家”,所谓的“名家”、“最具市场潜力的名家”,所谓的“王”(“猴王”、“虎王”、“牡丹王”、“梅花王”之类),所谓的“大家”、“大师”等等。这些“封号”有官方“封”的,有媒体“吹”的,有画商“叫”的,还有自封的。总之是,怎么好听怎么来,怎么值钱怎么来,不为名就为利。有的“名家”、“大家”、“某王”、“大师”干脆就把自己的画室说成了“印钞间”!在这个“圈子”里,哪来的标准可言?甚而至于,哪来的廉耻可言?反正是有人“捧”,有人“叫賣”,有人“出货”,有人“击鼓传花”——这是一个个的“利益琏”,谁敢去说三道四谁就要倒霉了!前些年,朱其挺身而出,揭露“天价做局”的内幕,引来了沸沸扬扬、一片叫骂——就是例证。因为他们成功的“秘诀”说穿了就是靠“坑”“懵”“拐”“骗”!什么“拍卖记录”、“市场行情表”,其中有多少是靠谱、可信的?又有多少是根本不靠谱、可信的?除了极少数内行或知情者,极大多数的外行人是根本无法弄清楚的。如今,靠画画而名利双收的所谓“美术家”不少于万数,乃至十万、百万数。于是乎,粗制滥造的各种“名画”、“佳作”、“杰作”漫天飞舞(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力和想像力),充斥于各地的画廊和拍场,还包括许许多多见不得人的“地下买卖场”!

  我奉劝那些雅好艺术的善良的人们,你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用在今天活人(死人中也有,但不多)身上的“名家”、“某王”、“大家”、“大师”称号十有八、九不可信!这些都是些用滥了的称号,千万别当真,当真就难免上当!

  当今所缺少的是艺术家——他们是真正以艺术为生命,而不以名利为鹄,即是古人所说的“解衣盘礴”者。他们可以长期地坚守一份寂寞、孤独,又有了一定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可以称为艺术家人数尽管很少(依据我个人的估计,最多也就以千计,超不过万数),但却是一批十分特殊的人材,堪称是这个时代的一笔宝贵财富。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位远方朋友叫马虹歌,他在十多年前患上了白血病,为了与病魔抗争,他顽强地拿起了画笔,开始画起了油画,身体许可的那些年,一直坚持户外写生,前些年才把自己的家当成了画室。十几年的坚持(这期间连命都难保,又何曾想到过成名、发财),竟然无师自通,摸索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油画面貌!他慕名给我写了信,我便应邀远赴“山楂树之恋”(当年,该影片正在全国各地热映)的发生地——湖北远安,考察了这批与病魔搏斗、用他生命换来的一、二百件作品,当时就被惊呆了!这中间的大部分作品,并不亚于专业油画家的水准,而且个性鲜明。于是,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以画募捐、救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在我和朋友的努力下,他在北京798艺术区和武汉美术馆相继办了两个个展,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许多好评。如今,他仍在那个远方,为他高尚的梦想而默默地与病魔抗争并耕耘着……这样的事例当然还有许多。

  再进一步说,真正缺少的也还不是艺术家(至少还可以举上一长串的名字),而是代表了中国水准的“个案”——能面向当今世界、具有了相当说服力(包括了观念、意义、语言、个性等各个方面)的创造性范例。这就少之又少了,几乎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举例说,刚去世的赵无极,就是举世公认的一个个案,活跃在当今艺坛的还有刘国松、尚扬、李华生、蔡国强、严培明、谭平、展望、张方白等。尽管少之又少,可也正是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中国在回应世界,在向世界“说话”并展示着中国新艺术的风采!

  要成为“个案”之前,我宁可相信:首先是要安安静静、纯粹而不带功利心地做艺术、做人,其次是你的才华和想像力、创造力,最后才是你的机遇等等。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