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威尼斯双年展

2013年06月27日 09:59   艺术国际  

  呼延 木南

  第一次实地参观威尼斯双年展,看得并不全,主要的场馆略领风貌,喜欢的多看两眼,中国的展览尽量看看。只是回来后又看了一些艺术网站的文章,批评很多,争议不少,颇有感触。

  以前看过一些现代艺术展,无非是纽约巴黎之类的经历,对许多非常前端的现代艺术,亦基本不知所云,但毕竟是学习建筑设计出身,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角度,想从圈外旁观的角度议一议,算是为中国现代艺术“拾柴”。

  此次威尼斯双年展的官方主题“百科全书的宫殿”,所见的各个国家馆也是围绕此出题各有副题。国家馆展馆风格各异,欧洲现代气息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细腻、清新,知识分子的优雅,主观感受:

  法国馆优雅、简洁、音乐内涵;

  德国馆国际主义范儿,悲悯世界,(作为发展中国人的我总能体会欧洲的优越感);

  美国馆的装置复杂,用最基础的环保材料构置庞杂的世界,只一位艺术家作品为主;

  英国馆的咖啡台印象深刻,长长的空间占领,大方极了。

  中国馆的布展方式已经显得很主流了,虽然不十分细腻,但觉得不错。作品还是更关注我们的国家、社会层面,这或许是我们中国人在此时代的宿命吧,没法超脱。

  总之,老牌艺术国家的展馆,少有国家背景负担,布展考究,淡淡地表达他们的各种社会感受,服务人员装束清新、淡雅,每个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优雅、和谐令人赞赏,有许多东西意味深长,有的表达了对世界战争与苦难的关怀(有居高临下的感觉),有的是对纯艺术的新式表达,还有许多作品表达了生活的乏味和无奈(和平美好的生活好像真的很乏味),我们能看到读懂的大概就是这个层次,对其中的大部分缺乏微妙的切身经历体验,所以与他们的艺术就总感觉有距离感。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大举中国艺术家涉足,我们自己当然更多关注了中国的平行展。与官方拟定的主题不同,平行展各有自己的主题,所以议论的基础也应该是不同的。在这里想针对主题展场的整体感受提些看法。几个中国平行馆展场的布展及作品风格各具特色,其中有的展场相对平淡,而另一些布展张力十足也略显粗糙,总体感觉,有很好的作品在。个别展览和作品吸引了许多艺术评论人的关注和反感,给人最印象深刻的当然是《未曾呈现的声音》(以下简称《未》)。

  就由这个展览说说吧,从个人主观的审美角度,对这个展览,真的不喜欢,但我们理解它,客观上接受。其实许多中国的艺术家、评论家也都对这个展览理解得很深刻,但愈加难以接受。然而,就是这个混乱、粗鄙、令人啼笑皆非的展场,不正是当下(部分)中国艺术界以致中国的基层的真实写照吗?

  《未》与其它的场馆相比,展览的主题、内容、密集度、作品性格,总体感觉就是乱,150多位艺术家奋力嘶叫的展品,像极了公共场所我们的国民性格。毕竟,我们是体制独特且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在每个国际事件中的表现都显得与众不同,刺眼。大到国家形象项目如奥运会、世博会,具体如我们雨后春笋的高楼大厦,我们总是感觉有几千年的爱很情仇要表达,要向全世界展示。

  《未》总体感觉还都是反映近70年现代社会问题的,脱了衣服看伤疤,痛说不幸,所诉的时间跨度还不大,实地里反映的也还真是当下众多中国艺术人乃至中国人的心态,制度压抑、无安全感、竞争残酷、视线狭窄、私欲膨胀、幻想投机取巧、一夜成名。。。中国艺术家毕竟是中国人,将心比心,都理解。

  《未》的许多艺术品都表达了一种被禁锢的愤懑(这种愤懑早不时髦了,以至于我们的主流人士都麻木到视而不见了,但它天天的确就在在许多中国人的心底),我们都能看懂,雕像前头背诵诗词。中国人觉得浅显,老外看了倒是未必像我这么心里有底。难道威尼斯双年展就一定不是给中国人看的吗?

  许多中国的艺术评论家对该展览很看不惯,概是觉得丢人,其实换一个角度看,真真地反映了中国的背景,活跃、混乱、激动、一锅沸腾的浓汤,溅到身上烫人、恶心,有本事喝到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人们议论中国艺术家的大量涌入威尼斯,急功近利、镀金、商业目的等等,担心威尼斯双年展的末日到了。以我等艺术圈外人之见,中国的衣服鞋帽能遍全球,怎么艺术家就不能成群结队投身全世界呢?这不前年双年展还神圣神秘呢,今年人多了就平常心多了不是吗。

  我看外国国家馆也是很平常心的,倒是我们自己的一些艺术人把个展览的各种使命感搞得特别强,心理负担相当重,其实“俗”了就掉价,大浪淘沙,艺术品由时间去甄别,或许可以让许多现代艺术脱掉神秘的“皇帝的新衣”,规律而已。

  另外,以商业为普世规则的当今世界,不能要求艺术家就必须清高,要求“艺术要纯洁”真的是可爱而天真。至于欧州接受不接受也该平等心看,以建筑市场开放多年的经验来看,只要是以金钱为基础,外国人接受能力、适应能力都很强。

  我们知道以后一定会更有更多中国艺术家和中国参观者去威尼斯的,威尼斯的天不会塌,或许会更蓝!

  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很好《中国人来了,一切都将改变》,我觉得特别好,一直以来,中国之于世界,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中国当下的进步没有你想要的那么快,你要耐心做事,但穆然回首,世界已然巨变了,就像我此次来威尼斯和我十年前的旅行相比,作为中国人的体验,差别太大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