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笔下的鹰:一枚硬币决定一只鹰的命运

本报记者 顾学文
松枝之上,雄鹰独立。它尖锐的喙、深邃的眼,它的每一片羽、每一鳞爪都仿佛在说,它不是一只普通的鹰,而是画坛一位传奇老人的神来之笔。
遒劲的松枝,细密的松针,带着篆书笔意,自下而上,斜出画面,缓缓的,徐徐的,却裹挟着一股浑厚的风。
松枝之上,雄鹰独立,侧身回眸远瞻。它的喙尖锐弯曲,它的眼深邃坚定,它的每一片羽、每一鳞爪都仿佛在说,它不是一只普通的鹰,而是画坛一位传奇老人的神来之笔。
是的,这是一幅齐白石创作于1946年的《松鹰高立千年图》,尺幅几为此前现世的同题材中最大的,长近3米,宽逾70厘米。
几乎每一幅齐白石松鹰图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这幅《松鹰高立千年图》也不例外。
他笔下的每一只鹰,都足够传奇
齐白石爱画鹰,他笔下的每一只鹰,也都足够传奇。这既因为老人笔下的鹰卓尔不群,也因为但凡松鹰高立的构图总是尺幅巨大,上款人不是军政领袖,就是学界名流。
1946年,齐白石为蒋介石六十寿庆创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2011年5月,这幅作品拍出4亿多元人民币的天价,随后却又引发买家是否真实付款的悬疑。
1950年,齐白石88岁时,受同为湖南老乡的毛泽东主席邀请,参加中南海晚宴。乡音、湘味格外亲切,齐白石将自己珍藏十年的一幅鹰图赠与主席。
而时下现身沪上的这幅 《松鹰高立千年图》,上款中的“真夫仁兄”又是何许人?
让周恩来念念不忘的“姓张的朋友”
1975年12月20日,病中的周恩来用虚弱的声音对时任中央调查部部长的罗青长说,不要忘了那些为革命作过贡献的台湾朋友,比如还在台湾的两位姓张的朋友……话未说完,周恩来又一次昏迷过去。
让周恩来念念不忘的“两位姓张的朋友”,一位是张学良,另一位就是齐白石画中的上款人张镇。
张镇,字申甫,号真夫,湖南常德人,黄埔军校一期生,原国民党宪兵总司令、陆军上将。
周恩来临终前还挂念着张镇,是因为他曾在国共重庆和谈的非常时期保护了毛泽东。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蒋介石要求时任重庆宪兵司令的张镇负责代表团的警卫工作。1945年10月8日晚,张治中为毛泽东举行欢送晚会,在重庆的国民党要人、各党派、文化界知名人士共500多人出席。就在这时,一则噩耗传来:在离红岩村不远的嘉陵江边公路上,一声枪响,夺走了外表颇似周恩来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秘书、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女婿李少石年轻的生命,当时,李少石正用周恩来的专车送柳亚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周恩来十分警惕。当时重庆市内社会混乱,情况复杂,国民党特务中有人扬言,愿以自身性命换毛泽东一死。
没有惊动毛泽东,周恩来出礼堂去找张镇。面对曾经的师长,张镇立即表示:“请周主任放心,晚会结束后,我陪毛先生乘坐我的车,不论哪方特务,恐怕都还没胆向宪兵司令的汽车开枪。 ”第二天,张镇又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警卫工作,一方面迅速查清刺杀事件真相,以使两党和谈不受影响。在毛泽东离渝返回延安时,张镇亲自护送到机场。
这位张镇将军还曾在淞沪抗战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十昼夜。部队换防时,日军乘机反扑。张镇见接防友军仓促应战,担心防线被攻破,再次身先士卒,带领将士重上战场。
命运的硬币转啊转,又一羽齐白石的雄鹰飞起
1946年10月,齐白石赴南京开画展,其间结识了同乡张镇,为其制印、绘画,《松鹰高立千年图》即为其中一件。
与画一起的还有一幅四言大对联,对联的旁跋记述了赠画经过。
随着变幻的世事,这幅画开始了它的颠沛流离。
1949年,张镇随蒋介石退守台湾。 1950年2月,在台北病逝,终年51岁。
张镇去世时,子女尚幼,他把一大家子人托付给了好友袁守谦,并随同奉送自己珍藏的字画,其中就包括这幅《松鹰高立千年图》。
袁守谦接受了好友的临终托孤,之后的数十年间,他一心一意抚养张镇子女,视如己出。在张家子女均成家立业后,袁守谦将张镇送他的这批字画郑重奉还。
时光如梭,这幅图最终来到了上海,而这份因缘是由一枚硬币决定的。
2012年,资深书画鉴赏家老刘作为拍卖公司的专家去台湾征集艺术品。一位女士来到征集现场,犹豫再三,开口请老刘去她家看些东西。
在这些东西中,老刘看到了蒋介石为张镇手书的“横扫千军”,看到了齐白石为张镇所书的四言对联,也看到了这幅《松鹰高立千年图》。原来,这位女士就是张镇的后人。她将其他东西都交给了老刘,唯独留下了《松鹰高立千年图》。
回到上海,这只鹰时时飞进老刘的梦里。2013年4月,他特意去台湾找她谈,无果。两周后,他再赴台湾。她在紧闭的门后说,查过黄历,三天后才能见面。老刘只得在宾馆枯等三天。终于见上面了,她又说,我抛硬币决定吧,如果正面朝上,就把画交给你。硬币在桌上转啊转,老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硬币停了下来,正面朝上。
终于,一段尘封的记忆被打开,又一羽齐白石的雄鹰飞起。
师说
他画出了鹰的和善与雄健
承载
松鹰是齐白石最喜欢的画题之一,“鹰”寓意“英雄”,“松柏”则有长寿之喻。
齐白石的鹰,傲然独立,雄健的羽翅收拢,有力的鹰爪紧抓松枝,鹰身大多侧立,头微微扭转,静中有动。
欣赏齐白石的鹰,最要看鹰眼。常人画鹰眼,多表现其威猛凶悍。齐白石画鹰眼有自己独到的笔法特征:两笔点出眼瞳,极具神采;圆线勾眼眶,简洁分明。近看,眼瞳边缘略有残缺、不规则连接的两点;远观,则有西画描摹眼睛时的高光效果。白石高徒娄师白先生曾说,“齐老当年讲过,勾鹰眼圈稍圆者显得较善良。 ”
除了鹰眼,齐白石的鹰嘴、鹰羽、鹰爪也别具一格。他能用简约之笔,描绘出鹰喙长而有钩、鹰爪强健而锐利的生动之处。鹰羽也与一般鸟类不同,翅膀尖端和尾巴用中锋干笔,苍劲有力,细羽则干湿并用,着墨不多,却充满光泽。齐白石对鹰爪的刻画尤其到位,爪尖外露,力量感十足。
白石老人将和善与雄健融为一体,赋予苍鹰更多的寓意,所谓非高手不能为,信夫!
(作者系朵云轩(集团)副总经理、研究员)
“寻宝”栏目与大家分享的,就是那些有光有影、有血有肉、有晴有雨的寻宝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曲折和感悟。欢迎提供线索:guxuewen@vip.sina.com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