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诸家之长:创一家之体

2013年07月08日 11:06   新浪收藏  微博

  黄辉

  钟天铎是当今艺坛少见的集书、画、印于一体的大家,在其艺术创作生涯中,唐云、宋季丁、曹大铁等多位文化、艺术名家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留美6年的经历反而让钟天铎深深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钟天铎以传统艺术的精华作为学习楷模,并不追求表面的笔墨形式,而是直指中国文化核心,“师古人意而非古人迹”,创作出沿袭中国文化和艺术精髓的艺术作品。

  海日楼——钟天铎与宋季丁

  “书法构架了中国绘画、印章之间的基础,书画本同源。平衡、间距、空隙、呼吸、松弛等哲学观念都运用在书法的架构之中,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苏州自古便是文人汇集之地,青年时的交游经历对钟天铎的艺术创作起到很大的影响,第一位当属苏州宋季丁,精于甲骨金文,祖上富收藏,有汉砖五百方,碑帖无数。钟天铎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与宋季丁相识,常出入于宋季丁家中。

  钟天铎早年习艺从西画开始,素描、水彩风景写生为其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涉足篆刻书法,纯粹偶然。钟天铎回忆,“涉入篆刻,为宋先生所激。”有一日,宋季丁以沈子培“海日楼”印文出示于他,问其能否作印,钟天铎年少气盛,“虽从未握及刻刀,岂肯输人”,在仔细观摩印文之后,砉然奏刀,一气呵成而略作修改,几分钟内即告完成,刻下了“海日楼”。宋季丁看了他的印章之后,大加赞许,并亲自刻边款于印章两侧,上书“恩蔚(钟天铎原名)有天才,偶然刻印,章古朴有滋味,如能用力勤,三年五年后湖海定能留名”。

  宋季丁的赞许和表扬,深深地刺激了钟天铎的刻印兴趣,之所以能顺利刻出第一方印章,钟天铎讲到:“当时本就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刻印章、写书法只是换一种表现形式,内在仍有相互结合的东西。”

  在此之后,钟天铎经常到宋季丁寓所交流、切磋,建立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在宋季丁家中,钟天铎听老师分析、讲解《石门颂》、《张迁碑》、《杨淮表记》、《爨宝子碑》等古代碑帖、汉魏篆文的内容及特色。钟天铎回忆:“与这些篆刻、文字大家交流最大的影响在于,我能看到很多第一手的资料,看的是一流的东西,听的是大师的讲解,心领神会,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古代书法汉字的精髓”。

  在学习篆刻过程中,尤以清陈介祺的《石钟山房印举》作为学习标准,描摹印稿数年,时时挥毫奏刀,锲而不舍,所出篆刻书法功力甚为深厚。其篆刻延续“浙派”传统,入古出新,参以隶意,讲究刀法,用切刀表达笔意,别具面目。

  随着其篆刻的不断深入,钟天铎的书法也取得飞速进步,上世纪80年代初便脱颖而出,成为书坛的新秀,得到同行赞许。其书法四体兼善,或瘦硬秀丽,或端庄凝重,或跳宕灵动,林散之见其书法作品,称其:“浑浑瀚瀚,自成丘壑。”

  由篆入书,以意入篆,钟天铎的书法、篆刻作品自成面貌,成为文革之后第一批知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曾应邀参加国内各类书法篆刻大展,还远赴日本、新加坡等地进行艺术交流,深得海内外人士赞赏。

  八壶精舍——钟天铎与唐云

  “孔子所说的游于艺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体味艺术,体会古人用墨的浓淡、枯焦、趣味之间的关系,心领神会,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1983年,机缘巧合,钟天铎经其友曹大铁介绍,结识唐云,借此开启其艺术创作的再一次飞跃。海派书画大师唐云,收藏巨富,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精,尤为现代人所赞赏。钟天铎为唐云入室弟子,得其亲授真传。钟天铎回忆:“跟随老师整十年,待我亲如家人,对我书画鉴定与创作影响特大。”

  唐云与钟天铎师生情缘10年,唐云格外看重钟天铎,拿出自己珍藏的历代名家书画让钟天铎观摩,提高了钟天铎对书画的理解和鉴赏力。八大、徐渭、石涛、金农、吴昌硕等人的作品对其艺术创作影响甚大。在钟天铎其后的书画创作中,多有吸收八大的萧疏简练、徐渭的水墨淋漓、石涛的率意灵动,金农的古朴意趣,结诸家之长,取传统精髓,但钟天铎师心不师迹,更注重于从精神上学习老师,领会传统。

  钟天铎山水、蔬果、花鸟无所不精,其画作重意不重形,注重笔墨意味的表现,用墨浓淡干湿并用,营造出丰富的墨色效果和画面情趣。1988年,唐云曾为钟天铎撰写短文一篇,充分体现其对钟天铎的褒奖:“(钟天铎)精山水、人物、花鸟诸科,并雅善书法篆刻,尤长于鉴定书画文物。尝从余游,学识日益猛进,有声于海内外。其绘事以写意韵为旨趣,尝博涉诸家,转益多师,于青藤、白阳、八大、大涤子、蒲作英、吴缶庐诸家。画学用力尤勤,能入其堂奥,学而善变,俱能得其精义,机抒自己出。”

  唐云珍藏有八把曼生壶,嘱托钟天铎为其治印“八壶精舍”。唐云非常喜欢钟天铎为他刻的这方印章,在其晚年画作中经常钤盖此印,成为二人师生情缘的见证。在钟天铎赴日本文化交流之际,唐云亲自写信给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钟天铎君来游日本,便请问候,此人擅篆刻,也精书画,在我国苏州颇有盛名。”并在信中表示希望东山魁夷予以关照,足见其对钟天铎的关爱之情。

  师古意而非古迹

  “传统就是用中国思维、中国传统,中国的观点、喜好、习性、文化中最优秀的综合起来,予以表现”。

  青年时就获得盛名的钟天铎并没有止于此,他希望走出去,看得更多,学的更多,为此,他远游美国,观摩其所藏中国绘画,收藏了众多中国书画古董,还成为在鉴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人物。异域生活的隔膜让钟天铎倍感传统的重要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美国生活6年之后,他毅然离开这里,回到中国,寓居北京。

  钟天铎表示,艺术的成熟是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传统的中国绘画与书法,历久弥新,越到老年越发现学习名家没有止境。他表示,向名家学习不能成为一种束缚,在遵照规矩的演练之后,领会其精髓,再寻求突破,在博采众长之后,才能成就个人风格。

  而在学习古人的过程中,不是学习古人的用笔用墨这些表面的皮毛功夫,而是学习传统绘画的意蕴。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曾言:“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青藤、白阳、八大、大涤子、蒲作英、吴缶庐诸家的作品,远至梁楷的减笔人物画都是以意蕴为旨趣。“没有意,就没有中国画。”钟天铎说,学习古人从看画开始,看画中的意味、布局、风格、灵动之处,过人之处,看画中人表现的意,而不是墨守成法,从古人的形、迹中讨生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晚年的钟天铎仍旧热衷学习研究传统文化,嗜好各代书画,涉猎广泛,触类旁通,潜心学习研究,摸索艺术之道,厚积薄发,书画印创作精益求精,开拓新的境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