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梁耀先生的写意花鸟画
梁耀是以山水画名世的中国画家。但愿山水画的盛名不要湮没了其花鸟画的光彩。当我们的目光从山水画转向他的花鸟画时,不难发现这里的世界同样精彩、魅力四射。
梁耀出生于禅释世家。父亲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玉林佛教协会会长。受家学影响,对儒、道、禅都有很深的研究,书卷中常藏禅学之机,致力探寻禅宗文化精妙所在,诠释中国画人物传“神”,山水应“玄”,花鸟通“禅”的思想。在他的《探寻时空的质感》一文中:“山水、花鸟画的发展, 一直和出世的道家,佛家息息相关,如‘道法自然’,‘明心见性’,以及‘禅心’、‘禅境’、‘禅趣’、‘禅气’等。”他努力寻求在意象笔墨中的禅画境界,把禅意、诗意、画意融于一体,化宇宙为静穆观照。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陈绶祥在《观照与觉悟》中是这样描述:“读梁耀的画,就颇有禅意。他的大部分画作初看似有写生派风格,而细览之后,还是发现其中充溢着人文对宇宙的观照, 在慌兮惚兮之中,仿佛透出某些自然力的提示。”
苏东坡曾言:“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道出了“诗佛”王维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诗中的画意蕴含着无尽的禅趣和韵致以及禅境。梁耀悟得其意,也是这样解读王维的禅宗思想:“正是由于董其昌确立右丞为南宗奠基人,致使后世画人自此运用超时空思维,以参禅、超验、先验的心态去进行绘画实践,与再现自然的直接表现方式作出切割。从他之后用禅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绘画,代不乏人,这种法脉至今仍然存续。”梁耀正是这种薪火传人的实践者。
梁耀的师古禅意画,不仅表现在“深山藏古寺”之类的山水画题材,也鲜明地反映在花鸟画的面貌上。其作品深得宾虹大师绘画真谛:“乱中不乱,不乱中又乱,其气脉必须相通。气脉相通,画即有灵气,气韵自然生动。”而梁耀的绘画理论:“古中求新,新中求古,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位一体的思维”这与宾翁一脉相承。他以一个现代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将中国花鸟画形式技法所追求的气、意、势、神等审美内涵与禅释之道相融合,大胆突破传统花鸟画的构成定式。他是这样阐述自已的绘画理念:“在观念的时空中,自己似乎解构了一般意义的时空并置身其外,进而把心灵作为观念时空的替身或等价物,笔墨也许就随之内在地流泻和呈现出绝对的超脱境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树木、奇石、花鸟翎毛,皆是勾染并用,笔墨兼顾,以神求貌,注重虚与实、聚与散、黑与白、动与静、墨与色的对比关系,画面整体韵致与局部刻画相协调。一勾一勒,虚灵之笔作出,线条圆润丰厚,清墨点点,气息灵动,意态无穷。那花仿佛是活的,那石更赋有灵性,听之如有盛放之声,观之有风中静舞之姿,一根根墨线幻化出大千世界,极呈光鲜之气,尽显师法而无法,无法之极乃至法之意蕴,从而变其法留其韵,奇趣横生,演绎出现代水墨韵与趣,给人以“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思维联想余地。他所作之画,笔墨放纵,大胆创新,“不求形似求气韵”,以笔墨及其意趣、内涵为主旨,力图表述其内在神韵特征。无论是花瓣的勾划,还是茎叶的点染,处处都能充分体现以笔取气,以墨求韵,追求心与天地间的“自然天趣”。他说:“欲画好画,窥其究竟,唯有观心,唯有妙悟。老子的‘大象无形’已经引人深思,佛经中的‘五蕴皆空’,‘实相无相’,‘诸法空相’,更是思辩的奥境。须拔开表象,直探意义之核。”这些论述与笔墨禅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秋风致爽》与王维的“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禅”同气相求。孤鸟清声,意由笔生,花随墨开,幽情野趣,一切唯心所造。《深山共语不争芳》、《高士有洁癖,美人春冶容》均映有禅宗思想,空明疏朗,清雅静逸,《华气清心》,坛花疏影,超凡脱俗,乃是落尽繁花之清雅艺术世界,无半点尘世流俗之气,却又倍感亲切。《春晚芳菲秀》则是禅语中“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的精神本质写照并以花鸟意象表现出来。正如他所云:“这些画,在选题上虽有对照物,其实一切皆唯心所造。”
梁耀的花鸟画,造型以意象为主线却不求逼真,犹如他性格中潇散的作风,不随时趣,散闲清介,一切却又在感觉之中,一切又都超乎其外,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逸,莫过于姿情游赏自然美景,体味其幽静淡雅的气韵,在清静无为,平静心境观照大自然万象,一切事物入此心境,都得到净化和静化,激动和渲嚣在这里也幻化为静寂的意境。“无住生心”,超然于物外,于是,完成了对艺术本体的根本认识,而继续在人生道路上不断的再创作,正是基于这种根基上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