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归葬于何处

2013年09月14日 18:12   收藏快报  

清吴敬梓撰、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撰、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

  江苏南京 钱丹

  《儒林外史》是我国很有影响的古典名著之一,其作者吴敬梓生于安徽全椒县,一生坎坷,死后葬于何处,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南京凤台门外花田中(见晚清诗人金和在1869年出版的《儒林外史》跋);又一说在南京清凉山(见1935年出版于上海的《东南闻见录》一书)。那么,究竟是在哪儿呢?

  这儿可以提供两条证据,足以证实吴敬梓死后是安葬在他生前常游玩的清凉山。其一:清道光年间南京举人王虹饮的家居住在清凉山下,与珈蓝庵为邻。王虹饮留下的日记曾于一九二九年出版。他的日记“卷三”中就记载有“吴敬梓墓道在清凉山西北坡丛林中……”等句,并强调说明是他亲眼见到的。“吴墓在一山溪畔,其左侧为清山东盐运使何其兴得墓道。”其二:高希舜是我国近代著名画家,他于一九三六年从北京迁居南京,借住于清凉山扫叶楼,自号“清凉山人”。平时,他常拄着杖游山,对于清凉山的风物古迹、庙宇等自然很熟悉。一九三七年秋,日寇进逼南京,他又迁居湖南桃源。他在当时的《湘报》副刊上曾撰写《金陵琐记》等连载文章。在《琐记》之五中,他透露亲眼看到吴敬梓的坟墓。“墓约四尺余高,荒草凄迷。墓碑高两尺余,已断裂,字迹尚依稀可辨,上书‘皇清布衣吴敬梓墓道’等字。墓右侧横一青条石,六尺余长,石上刻有‘卧听清凉古寺钟’七个字,当为诗句,想是还有另一条石,但未见到……”看来,为吴敬梓安葬的人很尊重死者的志趣。

  吴敬梓才情过人,一生愤世嫉俗未入仕做官。他和妻儿等长期租住在南京城南夫子庙附近的秦淮河沿岸水房中,生活清贫,常家中无隔夜之粮,常依靠一些朋友的资助度日。但吴敬梓仍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热爱生活,《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身上就有他的影子。去世后,他的朋友们还是尽了全力来安葬他的。曾做过江宁和溧水县令的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袁枚几乎与吴敬梓生活在同一时期。袁枚晚年就隐居于南京城西的随园(其地名及部分遗迹至今仍存),然而两人似乎从无交往,袁枚的《随园诗话》等传世著作中也一点没提到过颇有才名的吴敬梓,何以如此?这几乎成了个历史之谜。

  令人惋惜的是时至如今,吴敬梓墓已荡然无存,前不久,笔者亲往清凉山踏勘,清凉山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辟为公园,山林里荒坟野冢几经清理,都已平除或迁移,广植花木,并在近年建起几座仿古建筑,就连西北坡树林中那块镌刻有诗句的长条石也已荡然无存,令人抚掌长叹。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