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艺术创新而想到了泼彩

2013年09月23日 10:26   新浪收藏  微博

  姚伯齐

  艺术贵在创新。这个“新”字也在不断的充实着、拓展着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无论是工笔、写意,无论是浅降、重彩,无论是泼墨、泼彩,在这近三十年来呈现出空前的发展,五彩缤纷的多元化中国画的确是可喜的新气象。特别是在泼墨、泼彩方面更是技法新颖逐步成熟,这个“新”面貌也是经历了近现代画家们苦苦探索的成果。比如像张大千、宋文治、刘国松、周韶华诸位大家无不在泼墨、泼彩上各有独创的技法。尽管有的吸收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自动画法”、“洗绘画法”或自创的“水色拓印画法”、“积淀画法”等等各种技法,但毕竟使其创作的新作品面貌独特且生动活泼,朦胧含蓄造成如真似幻的半抽象画面从而填补了传统中国画中无泼彩的单一着色法。这种“新”的泼墨、泼彩技法在我看来创造这种技法和画家自己留下的创新作品同样可贵。因为以后的画家受此启发则可以此思路继续拓展在更加完善的过程中则会创作更好的泼墨、泼彩作品。也因为他们这些新的技法又丰富充实了传统的中国画法而让人们更认清“艺术贵在创新”的重要性。

  “艺术贵在创新”,说着简单,想当然也容易。可这个“新”字给每一个探索者带来过多少痛苦的思考;这个“新”字又要经受多少反复与挫折;这个“新”字有时还要经受嘲笑和排斥;这个“新”字也考验着一个探索者的毅力和精神。一位有成就的创新探索者更可能会丢失了很多眼前的利益和机会,但他一定会为社会文明建设留下宝贵的、新的艺术篇章。一个创新探索者首先既要学习中国绘画史,又要弄懂西方现代艺术史,从这两部艺术史中逐步寻找前所未有的绘画技法,然后就是踏踏实实的去实验去体悟,直到探索基本成形。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日,甚至日思夜想搅得你内心像火山一样无休止的冲撞,我在这近三十年里对此是深有体会的……,所以,我对那些在为艺术创新而奋发努力者由衷的敬佩。因为这些艺术家大多是在不满足于学而有成又进一步探寻新的艺术发展道路,他们有为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而进行坚苦卓绝的创新创作做一名永不停滞的艺术家。如周韶华先生,按说周先生有地位有影响又有传统功力,何必在年近八十高龄且多病缠身时仍在创新探索作品,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呢?我认为周先生的艺德高尚就在于他是在对自己的艺术永不满足中寻找继续创新永往直前真正的艺术大家。当然像周先生这样的大家还有不少,可他是我很敬重的一位,我们更应该向周韶华先生精神学习。多年来我一直为弘扬发展焦墨画创作而努力。在张仃老师和刘勃舒、郎绍君诸先生的关怀鼓励下,也创作出一些有自己面貌的大幅焦墨画作品,如:《三峡魂》、《魂系三峡》、《峡口》、《西陵春秋》、《黄山风光》等巨幅、长卷。创作巨幅焦墨作品精神紧张而且很累,累得白天作完画夜晚起来不能站立,当《三峡魂》完成修改时累得只能爬在画面上用笔。所以每每创作完焦墨紧张之后我喜欢用色彩泼绘几张,并将效果不错的收拾成画,虽也须时日功夫,但毕竟轻松许多,日子久了逐渐在泼绘过程中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又不断的改进,当成作之后颇有快感。特别是探索到能用泼控制好形则更是难得了,因为大多数泼彩泼墨是先泼再整理勾画出形,而我终于能在泼的过程中控制好心中想要的意境和造形。这样日积月累不断探索在不断创新泼墨泼彩的新技法中,用不同纸张,不同颜料,不同湿度,不同方法泼彩,或色墨相间与笔墨结合,或用夸张了传统的笔墨语言形成肌理效果,以新的图式和规范使画面更加奇丽多姿、轻柔、飘逸、虚空、翠色可人、淋漓酣畅。既要作品有现代感,又要不失东方神韵。画面上云气的浮动感与山石的坚硬感清晰可见,在有意与无意、设计与随机、控制与放纵之间追求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精神与风格个性地融合与统一。虽然创作的这些泼彩作品得到很多专家的鼓励和同行及收藏者的好评,可我更看重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技法成熟的过程。我想今后逐步将其整理出来,待以后将这些画法与更多酷爱此道的知音和爱好者进行研究交流,以期有更多人有更多的创新之举。那么泼彩这个领域毕将迎来真正的绚烂多姿百花齐放的缤纷艺术世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