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略评比亚兹莱的黑白艺术

2013年10月15日 08:54   新浪收藏  微博

  陈琳

  英国插图画家奥勃莱·文森特·比亚兹莱(1872—1898)的作品,由于鲁迅先生早年就介绍到中国来,故已为我国画界所熟悉。比亚兹莱在童年就崭露出艺术天赋,绘画、写作、音乐在他身上都显得早熟。最初,他就读于布莱顿的文法学校。16岁便辍学谋生,只身来到伦敦,曾先后在公司任职。此时,他结识了书商弗雷德里克·伊文思,此商独具慧眼,立刻准确地看出了比亚兹莱在绘画上的价值。

  比亚兹莱的黑白插图风格是一种素描新样式,他极尽线条之装饰性,完全用钢笔作素描,不画明暗调子,追求平面装饰效果。画家崇拜东方艺术,尤其对日本“浮世绘”有较高的鉴悟。强烈而神奇的黑白关系和线条变化的旋律凝结着东西用线的智慧和艺术经验,又浑化无迹地升华为个性形象思维的表现中。他用丰富和强化了的大块黑白组成罕见的壮观的美感,使用黑色来表现虚与实的永恒关系,从而与东方艺术先哲保持着神秘的对话。画家运用大面积的黑色,是源于黑色本身有一种天然的神秘美感。同理。大面积的白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计白当黑”的艺术沦点,也是象征虚实的艺术手段之一。比亚兹莱一贯使用平面造型艺术建立了庞大的立体的心理时空,有机地将艺术家同欣赏者交融于由作品作为中心媒体的共同创作空间之中。其黑白艺术不同凡俗,门庭自立,古趣新出,富有丰富深挚的韵味。在画面形象的设计中,情趣横生,既富装饰之美,又见哲理之深,闪烁着时代的异彩。比亚兹莱是英国新艺术的“曲线风格”的维护者,他用线、用面,严谨洒脱,交融相生,重前人而不守古,求创新而不玄虚,题材广泛,语言新颖多变,赋予了时代和个人的独有风采。

  比亚兹莱的大块黑白处理富有版画效果,他运用柔韧、鲜明的线条,组成以繁衬简或以简衬繁的画面效果,这在我国的连环画中是常见的手法。比亚兹莱的创作观,深受拉斐尔前派画家伯恩。琼斯的艺术影响,善于发挥想像,造型极度夸张,颇具一种神秘的魅力。他的艺术,往往与英国同时代的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因为画家为《莎乐美》创作了一套闻名遐尔的杰出的插图。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英国出版界甚至艺术界褒贬的焦点。画家的艺术显示了欧洲近代素描史上稀有的奇才。

  这位青年画家为王尔德的《莎乐美》及阿里斯多芬的《李西斯特拉忒》所作的著名插图,一直受到社会的猛烈抨击,以致他的艺术蒙上一层“黄色”之罪,这是很不公平的。此乃英国文明的病态。当然,也必定有人对比亚兹莱的艺术热烈赞许。1892年6月,画家到了巴黎,沙龙主席夏凡纳看到了他的画作,极为赞赏,称他是“一位画出了惊人杰作的年轻的英国艺术家”。比亚兹莱的主要作品,是在伦敦为15世纪托马斯‘马罗礼子爵所写的中世纪传奇《亚瑟王之死》创作的大量素描插图。大幅20幅,小幅100幅,还有350幅字头装饰和少幅封面。随后他才接受了约翰·兰恩的委托,为王尔德的名剧《莎乐美》创作莎乐美的掌故。作品之所以引起了社会反响,是因为该剧本身就是社会舆论非议和众矢之的的靶子,曾一度被禁演,所以插图出版后,社会哗然!报刊上大肆攻击出版商和画家,这反而引起好奇的人们争相碗购这套插图。比亚兹莱的名字顿时响彻全英。由于王尔德一度遭到厄运,比亚兹莱的处境自然更加困难了。尽管仍有出版商表示愿意出版他的作品,但“颓废、低级”的谩骂声和“精巧中又极为猥亵”的指责声却不绝于耳,甚至有人骂他是“‘撒旦派’的弗拉·安哲里柯”。这类险恶的名声几乎保留到本世纪50年代,把这位天才比作“一个世纪末的产物”。尤其中国的某些论点,对比亚兹莱的艺术更不笔下留情。在种种非难的干扰下,人们未能认真研究比亚兹莱艺术的真正价值。

  《高潮》(副题是“我吻了施洗约翰的嘴”)是《莎乐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画中的莎乐美极度变形了,巨大的裙子一直垂到脚下,然而被遮盖的部位仍然显示出准确的人体结构,可见画家素描功底之深。施洗约翰的头在滴着鲜血,下面池中长出了一朵美丽的郁金香。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极富社会意义,至于有少数女性确露淫媚之态,是因为受文学作品本身的制约,这种客观主义的插图态度也适应了画家无所顾忌的创造精神。不过,画家始终注重画面的装饰、非写实及象征手法。他运用韧劲的弧线与极富力度的直线,突出展示了一种黑白艺术的装饰美,不能忽视画家在美学思想中符合艺术本身演进的因素。所以,即便根据文学作品在画作中偶尔出现的淫秽形象,也都淹没在艺术魅力之中。它给人的是一种美学上的享受。

  比亚兹莱为许多文学作品画插图,他几乎是不加选择。如亚历山大·蒲柏的《性病医院中的强奸》中描写的性变态心理的画作,但画面突出的仍然是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其神奇的装饰美和意象表现抵销了色情内容的诱惑。用画笔主要反映的是人类时代的心理世界,所以比亚兹莱的画描写男女的某种邪恶,却不失艺术的庄重。细致人微的手法,其画作却威风凛凛。英国严整的绘画态度由英国哲学所决定,英国文化历有一种自我束缚性,甚至上升至审美范畴。

  在比亚兹莱笔下,无论背景或人物造型,都是以画家对自然造化深人细致的观察和感受为据,而且形象与意象浑然一体,在造型上不拘于形的惟妙惟肖。他尊重文学作品,但决不“照搬”,而是通过特殊手段和语言来完成。画家具有以人的主观将客观存在的事物意化和变异的功能,并在意识中完美地再塑新的物质世界,来代表、象征人们生存空间中的客观存在。生存感受、艺术直觉和主观变异是他创作的来源。分解再塑是探究装饰物象体系的方法,再造的结果带来了艺术创造巨大的自由性和包容性。

  画家通过创作表现社会心态、个人情绪等诸多领域里所呈现出的自由、深刻的状态,造型体系的装饰性和心理状态的真实性如同艺术家自身存在于矛盾中一样,充满了魅力。比亚兹莱凭“感觉”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及对美的规定,因而他的黑白造型范畴更广阔,也更深刻。同时,表达方式也必须通过超常的手法来完成他作品中出现的常常令人惊奇而又虚无的世界。在《莎乐美》中,是非客观的、非理性的、超现实的,像其剧作本身一样,表现了人类潜意识的精神活动,是梦幻、是臆想、是人类灵魂中的爱和恨,是人类的心理现象,一种比真实还真实的艺术。

  比亚兹莱在绘画处理上,是黑白、线条与意象的统一,空间构成与内在情致的统一。他始终从整体观察,把握住客观物象结构中大的对比关系,将自然形态的内在有机变化转为画面中各种形式因素的运动态势。我们从他画中具体形式因素和抽象形式因素的对比及其结合,领悟到以西方“焦点透视”同东方传统的“散点透视”融合成画面空间的独特韵味。这种韵味包孕着对传统的保守和叛逆的双重性。观察事物的角度,独特的情趣和性格,独特的构图形式,别具一格的素描语言,这一切,构成了比亚兹莱的艺术个性。

  对这位画家的生平成就作高屋建瓴的概括是很不易的。他的艺术特色是画家人格魅力的辐射、内在气质的焕发,是一种可体味而难以言传的综合品格的体现。他融精神境界、文化修养、才情趣味于一炉,又外化于构思与造型上的出奇制胜。只有深入到它广博精邃的艺术天地进行反复、认真研究,才能知其味、获其趣、识其妙。这位弱冠天才,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他显赫的一席,是英国插图艺术“开宗立派”的煌煌大家。   

  1897年3月,体弱的比亚兹莱的肺病已沉疴难起,此时他突然要求皈依罗马天主教会,成为一名教徒。后到巴黎和迪埃普求医,11月间迁居法国南部的墨侗,翌年3月,在此逝世。一代奇才,仅仅度过了自由而惨淡的26个春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