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文化观察之:刘小东在和田

2013年10月16日 10:23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东】2.5M×3M_布面油画_2012 【东】2.5M×3M_布面油画_2012 【南】_2.5M×3M_布面油画2012 【南】_2.5M×3M_布面油画2012

  2012年8月,在“中国新疆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期间,《刘小冬在和田》同时展出,以《东》、《南》、《西》、《北》为题的四幅巨型油画初次亮相。此前这个团队在和田待了两个月,也陆续到新疆的其它一些地方,和一些新疆籍的作家、诗人、学者见面、座谈,最大可能地接地气。最后完成的作品,除了刘小东的四幅油画,还有影像和文本的配合与深度阐述。看样子,《刘小东在和田》是个多维度的艺术创作项目。我只想说说这四幅画、说说和田这个地方。

  《东》《南》《西》《北》这四幅画,是作者在和田的玉龙喀什河漫漶荒凉的河滩上,以挖玉人的生活劳作为原点,选取了四个方向,在现场创作的四幅巨型油画。细读一下,《东》的调子热一点,天上有一抹朝霞。《西》的调子冷一点, 画角上虚白模糊、热情耗尽的小白团,是太阳。《东》和《西》,一早一晚,光线比《南》《北》要弱,但清晰度反而要好一点。这是新疆旷野的经验,景物最鲜明、层次最清楚、最适合人眼眺望的时候,是早晚,尽管光线弱一点。到了中午,干燥裸露、缺乏色彩的大地和天空,白花花的,模糊一片,光虽强,空气的透明度反而差,人只愿看近处、看脚下,眼睛偶尔睃一下地平线和天空,仿佛受伤般,马上收回来,一种强烈的虚无、孤寂排浪般压过来。有时候,大中午,看到戈壁上一个踽踽独行的小黑点,漫无方向,暴露在阗寂的天地间,好像是很刺激、很寓言的物像,细一想,那人又带着一层壳,似乎努力地埋着头,埋着心事,不会泻出一点儿。就连衣服也厚,尽量包裹严丝,不让毒辣的强光晒透,不让肆虐风沙钻进来。刘小东的感觉很准,《东》《南》《西》《北》四幅画,《东》和《西》,选取的角度和画中人物,是平视,人也是直的,开放的,愿意交流。而《南》和《北》,是俯视,画面内容的方向,是向下的,人是弯的,埋着头,关闭交流。

【西】_2.5M×3M_布面油画2012【西】_2.5M×3M_布面油画2012

  都说新疆人热情。官方宣传常见的一个词是“热情好客”。这是对的,但只是一面,不全面。新疆歌舞几十年来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热烈欢庆”。华服尽出,裙裾飞扬,欢天喜地,热烈奔放,演员脸上固定着一个表情。演出时往往音响开得震耳谷聋,近排座位甚至坐不住,灯光也调得很亮,脸上的妆很重。而且一台节目,往往从强到更强、从热到更热。这不全是主事者的意愿,有时候反复提醒,但舞台灯光音响操作人员还是忍不住往高了推。这里面既有简单化的意识形态的惯性影响,也的确说明一种实际:横向比较,这里的人,是更热情一些。其实,热情这种东西,往往因为封闭、因为偏僻,因为交流的缺乏和孤寂。比如,孤独、分散、陷落于大自然中的游牧者,往往更加热情一些,陌生人的到来,会带来极度稀缺的外界信息,而这,一瞬间显得甚至比放牧的牛羊更有价值。

  在刘小东的这四幅画里,我看到平静、隐忍和淡漠。平静、隐忍和淡漠,像新疆的戈壁滩一样辽阔平坦、无边无际。平静、隐忍、淡漠,辽阔平坦、无边无际的的戈壁滩,包裹着星星点点、热情欢乐、自给自足的绿洲。戈壁和绿洲,这两样,组成新疆南疆人民的气质和性格。光看到绿洲,看不到更大比例的戈壁滩,不全面。画新疆的画,绿洲的这一面,画的多些,夸张的欢腾随处可见。戈壁的这一面,画的少,刘小东的这四幅画,高质量在抓住了这一面,抓住了久违的平静、隐忍和淡漠,画面上,荒野的陌生与劳动的熟稔、渐渐绷紧的放松或疲惫、早晨和黄昏沉淀出的片刻阴翳和清澄、正午苍茫的强光和淡淡弥漫的呛人尘土……以及那些石头,那些裸露的、连片成堆、迫不急待、争先恐后、铺天盖地、无穷无尽的鹅卵石,一个挨着一个,一个压着一个,扭打一处、也拥抱一处,千姿百态、随形就势、汪洋姿肆。石头在开花、翻涌、使劲地怒放,这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石头,这样的强烈、醒目、充满质感、不折不扣,好像要跳出来发言、喊叫、歌唱、抽搐。它们才是戈壁滩的主人,它们构成“戈壁”这个词,它们是人类的老师。和它们的强烈、动荡、主动、醒目相比,挖玉的农民是淡漠、疏离、被动、静止的。我曾在其他人的油画作品中见到玉龙喀什河的石头滩,和刘小东相比,那些作品中的石头,太像是擅常“摆拍”的景区演员了,衣着过于光鲜,表情、动作过于一致,缺乏生猛的陌生感、质感,缺乏一丝不挂、宛若新生的裸露感。

  新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戈壁滩。画好戈壁滩,画好这些鹅卵石,把它当有生命的亲人、爱人、朋友、同学,你就基本上画好了大地母亲。你在心底要承认,戈壁滩也是土地,戈壁滩也是母亲,戈壁滩也会把血脉传递给你。不理解戈壁滩,不理解沙漠,就无法理解绿洲。“绿洲”之所以与平原上的“农地”不同,“绿洲”这个词之所以成立,就在于她是被雪山上下来的季节性性雪水河所浇灌、滋养,就在于她总是被茫茫的戈壁和沙漠所包绕。刘小东这四幅画,取名《东》《南》《西》《北》,但其实又是无方向的,方向感在画面中消失了,戈壁、沙漠、旷野中经验也是如此:此在很明确,方向很虚无。视野的大尺度、戈壁沙漠的均质化和万里无云的天宇,消蚀掉仅有的参照物,使一切变得公开又隐匿、出现又消失、连续但中断。

【北】_2.5M×3M_布面油画2012【北】_2.5M×3M_布面油画2012

  四幅画,表现的主题是和田地区挖玉的农民。东方与西方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东方尚玉、西方尚金。我们在史前文明、在石器时代,就作出了这个选择:用一块美石作为自己“出生”的纪念,作为自己心灵的礼物,作为自己的文化身份。中华民族是贾宝玉,是“衔玉而生”。而且,很早很早——至少在商代,我们就知道,玉中王者,出自昆仑山下的于阗,是和田玉。中华民族对昆仑山也是情有独钟,中国最早的创世神话,就是以昆仑为地理空间的。昆仑、和田玉,是中国文化的元叙述,是太初有言。新疆早期的居民也尚玉,在楼兰等地的考古,曾出土过玉器,未有丝绸之路之前,先有玉石之路。伊斯兰教进入新疆后,在河道里挖玉的,仍以当地农民为主,但总体上,大家只把挖玉当成一种营生,并不尚玉、崇玉。我听一位在和田生活了几十年的朋友讲,维族人把玉看是一种汉族人喜欢的石头,与玉的关系、对玉的态度相对单一。

  刘小东这四幅画中,石头铺满画面,玉则出现一次。在《东》这幅画中,黑衣人递出的掌心里,可能就是一块疑似籽料的石头。我判断,从大家的态度和身体的姿势看,不会是太好的东西,甚至可能是不值钱的“卡瓦石”。画面上,四个人的注意力虽在那块石头,但一递一取的两个人身皆后仰,并没有身相凑、手相夺,态度是疏离的,不失尊严的,在疯狂的石头面前,平静、淡然、得体,明显与喜好、崇尚无关,也不为潜在的财富折腰。那一递一取、十指欲触的画面,让我想起西斯廷穹顶壁画《创世纪》中的那两只手,但正是对它的反讽:圣音飘渺天堂被置换成戈壁滩,光彩、洁净、辉煌的场景降落为衣衫简陋、风尘扑面的劳动间隙,兴奋、神迹、开天辟地的气氛退回到平淡无奇的一抹日常的云霞。

  在《南》《北》两幅画中,《北》在挖、《南》在歇,挖和歇都处在标准的“挖”和“歇”的过渡状态,不是很彻底,不是战天斗的挖、幸福舒服的歇,一丝懒散、迟疑、拖沓、消耗、放松的情绪轻微地弥漫在画里。好像一件事,由于日经月累的无限拉长,变得不再纯粹、不再标准、不再正规、不再庄重、不再令人兴奋、冲动、冲刺。用希望和失望来观察,都不准确,这是挖玉人漫漶的日常状态,是磨损中生活,是有用的惯性,虽然是二手的、二流的,但还将就能用。《西》这幅画,在顺序上,应该是最后一幅,这幅有点神秘,出现了两个穿戴相对整齐的一男一女,可能是夫妻,家境显得稍好,至少不是挖玉工地的劳动者,但肯定是当地农民。他们是这个现场的异数,是“闯入者”,最有可能是收玉石的小贩,是就近农村的一道贩子,低价收来,再倒给和田市里玉石巴扎上的二道贩子……就这么一手一手地倒,最后石头就到了扬州、河南、上海、广州的那些琢玉人手里,被雕成各种吉祥样式,摆在玉店出售。

  因为玉,历史上中央王朝对于阗的经营极为重视,和田文化中的汉文化因素也较多,从某个角度看,它更像中央王朝的“直辖市”。在唐朝,和田王——尉迟家族,干脆改姓李,我们今天过年所贴的门神之一——尉迟恭,就是和田人。于阗曾是佛教圣地,是西域佛教中心,是内地人眼中的“小西天”,是善男信女向往的极乐世界,来此求法的高僧大德众多。丝绸之路也是美术之路,因为佛教造像的原故,于阗也是美术圣地,影响中国美术的“凸凹画法”即源于此。“曹衣出水”的曹仲达,名动长安的父子三人——尉迟跋质那、尉迟甲僧、尉迟乙僧,都是于阗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八云:“尉迟乙僧,于阗国人。父跋质那。乙僧国初授宿卫官,袭封郡公,善画外国及佛像。时人以跋质那为大尉迟,乙僧为小尉迟,画外国及菩萨。小则用笔遒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僧悰云,外国鬼神,奇形异貌,中华罕具。……用笔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可与顾陆为友”,尉迟氏的绘画,被认为与顾恺之、陆探微等前代名家相媲美。

  《刘小东在和田》的画展在新疆开幕时,我作为主办单位的代表致辞时,讲了四个关键词:昆仑山、和田玉、挖玉人、当代艺术。最后归结到“在场”,“在场”是一种负责慎重的态度,“在场”关键是心灵“在场”,这既是对和田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礼遇,也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礼遇,对略显浮燥的当代艺术而言,这一点显得很重要。

  韩子勇

  2013年3月27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疆刘小东文化和田韩子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