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文化观察之:一沟文明 起承转合
很高兴参加《丝路申遗——土峪沟大遗址保护筹划会》。在此,我向大家、特别是向内地来的各位老师、专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昨天上午的土峪沟之行,我们都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沉甸甸的责任。土峪沟只是一个小沟沟。不算长,也不算深。和新疆大地“三山两盆”无数恢弘的大皱褶相比,土峪沟其貌不扬。甚至,过于朴素、狭小和简单了。但就是这么一个小沟沟,竟满满当当地盛满了异常多样的古老文明。土峪沟,这干焦焦、粗拉拉、光秃秃、一棵树就是风景、一个人就是亲人的地方,当我们吹开时光的灰烬,舀起这袖珍的坩埚,刹那间——流淌一沟文明。绚烂夺目、满沟生光。
也许,这也是吐鲁番的神奇之处吧——让你不再轻视普普通通的平凡之物。你得承认,人类的心思,竟这么绵远悠长、复杂精致。比精工细做的瑞士表,还要考究、可靠、结构紧凑。这么一个小沟沟,从古至今,能有几多田畴?能养几多人口?能出几多贤达才俊?能有几多闲钱余财用来办理生存之外的精神文化之事……但,且慢以寻常之理和实利过度的糟糕心态来揣度前人,就是这么一个地瘠、人少、且贫穷的小沟沟,就是那些土里刨食的粗汉田夫,抱养、收留了远道而来的四大文明。可以想见,那如远途孤旅般满面风尘、踉跄而来的文明余韵,至此地时,早已身如颓土、气若游丝、形容枯槁,就在这如簇点缀的坎尔井绿荫下,休养生息、缓过劲来,或继续前行,或就此扎根,如此洇染着戈壁沙漠上的文明。荒凉而奢华的西域,不断上演的,正是这样一些文明传播中的经典细节。
也因此,一沟之地,寥寥人烟,竟然风生水起,也有了复杂的插曲、情节、悬念和故事,串缀起大文明之间的起承转合、推波助澜。太阳之下,戈壁之上,一切如此公平、如此的悲悯、如此充满灵感的奇思妙想——把更多的呵护给最羸弱的子裔、把重要的瑰宝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土峪沟的存在,让我们相信,在荒凉、贫瘠、质朴、弱小的托盘上,可以有奇迹、惊喜和丰盛的从天而降。一个个赫赫文明、煌煌巨子,竟这位名叫“土峪沟”的普通农妇所收留,并细心哺育。土峪沟的本质,是包容、开放、谦和、融萃,是认真诚恳的容受消化、兼收并蓄,完美地呈现文明的四季交替、丰富多元。因此,这一角堪称典型的“文化生态学现场”,告诉我们的是:最贫瘠的,有最大的养育;最弱小的,有最大的担当;最逼仄寻常的,有最宽广辽阔的襟怀。对吐峪沟的考古解读,还是留给在座专家吧,我们这个小小的会议室里,已经聚集了国内、当然是世界上,对中亚文明最有发言权的专家。
当前,新疆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支持、帮助下,在天山儿女的奋力前行中,正掀开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大美蓝图,正上演波澜壮阔的时代大剧。自治区党委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土峪沟正是一本并非过时的教科书,直接间接地教育我们开放、融合、创新、包容的真谛。也因此,保护好这个地方,善加利用、永续利用,就是纪念文明、挽留先贤,就是向文化的致敬。
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关注、关爱新疆文化遗产的朋友们。
韩子勇
2011年5月23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