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争议:鲁迅算不算书法家

2013年11月17日 09:29   金羊网-新快报  

■鲁迅书法作品 ■鲁迅书法作品 ■鲁迅书法作品 ■鲁迅书法作品

  鲁迅,工书,书风简穆古朴,深得魏晋风度。他以一支“金不换”毛笔,蘸毕生心血,写下了手稿、信札、书法墨迹800万字。鲁迅的书法性情,其爱、其憎、其美学思想、文化底蕴都诉诸笔端,然而鲁迅并不以书家名世。翻检《鲁迅全集》,少有关于书法的专门论述,更无专论书法的文章。“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郭沫若如此评价。

  ■本版整理:陈征

  有家学渊源,七岁即描红

  鲁迅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周福清为晚清翰林,其书法飘逸俊雅,气韵畅达,承王右军一路,兼掺宋人笔意;父亲周伯宜,会稽秀才,写馆阁体,却也工整圆润;叔祖周玉田是鲁迅的启蒙塾师,他精通楷法,书法功底极深,且治学严谨,重视书法基本功训练,要求鲁迅从描红入手,讲究用笔的提按顿挫、一丝不苟。曾祖母戴氏亦粗通书道。其入三味书屋后,严师寿镜吾更是越中宿儒,书法方正豁达,气势雄健,不光兼融颜柳两体,且掺入苏、黄、米、蔡等大家笔意。至于留日时的恩师章太炎,更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其书法也名动天下。

  鲁迅的书法是从小苦练习成的。就其书法训练而言,他7岁描红;入三味书屋后,日课6年不辍,书法成绩为同窗之最;他从小养成用正楷抄书的习惯,其勤奋为同辈中所罕见。绍兴鲁迅纪念馆[微博]馆藏的鲁迅于三味书屋读书时抄录的《二树山人写梅歌》(《鲁迅手迹珍品展图录》),笔致端庄、秀雅工整。

  鲁迅少年时,花了大量时间抄写书本和讲义:《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茶经》、《地学概说》等,他都整本整部认真抄写。由于用功深入、取法高明,鲁迅在大量规范的抄写中掌握的运笔技巧为其以后的书法进境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尤其是他从1912年到1919年,曾花了七八年工夫“抄古碑”,鲁迅书法进入遍临诸碑、海纳百川的时期。在20世纪书人中,下过此等苦功的,唯鲁迅一人。许寿裳在《鲁迅先生年谱》中载:“先生著译之外,复勤于纂辑古书,抄录古碑,书写均极精美。”

  鲁迅“无心为书家”

  郭沫若在《〈鲁迅诗稿〉序》中说:“鲁迅先生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川岛在《关于鲁迅手书司马相如〈大人赋〉》中指出:“尽管鲁迅先生不自许为书法家,亦无心作书家,所遗字迹确都不难看。笔致娟秀,不媚不俗,就是好嘛。”“不媚不俗”是指字似则媚,字匠则俗,鲁迅书法超越了“媚”、“俗”,自出新意,不拘泥古法,是其不同流俗的个性和自由思想的象征。

  20世纪“五四”时代的文化巨匠可谓人人善书,但“无心”成为这一“五四群落”的共同特点。“无心为书家”方面,鲁迅显得尤为彻底。“一变‘名人’,‘自己’就没有了。”鲁迅之“无心”首先在“无心”于名利。他深厚的学养、审美经验和炉火纯青的技巧内化为其书中的精气神,在大朴中显大雅。故而能“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其手迹正应着书法史“无意于佳乃佳”的规律,于其字里行间可见“无心”无技、潇洒脱俗,达到可贵的“无心有书”之大化境界。

  争议

  孙玉石:鲁迅不是真正的书法家 肖振鸣:鲁迅书法可称“民国第一行书”

  2007年“鲁迅与书法”学术研讨会上,时任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微博]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评价鲁迅书法“内蕴丰厚,发之于外,即便随意为之,也自成一格,自足珍贵”。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指出,从学术的标准来讲,还不能说鲁迅就是一位书法家,但鲁迅的书法可能比有些书法家的作品的传世生命力还要长久。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肖振鸣则认为鲁迅不仅可以独树一帜地立于中国书法名家之林,而且鲁迅的书法称之为“民国第一行书”也不为过。

  而有学者指出在由《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的专家及群众投票评选的“中国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中竟无鲁迅之位,在何崝主编的《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1996年版)一书和“二十世纪已故著名书法家遗作展”(1998年)中也无鲁迅之墨迹,鲁迅的书法被中国书法界严重低估。拍卖市场上,鲁迅书法、手稿等价格偏低。

  鲁迅曾在1933年12月28日《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中曰:“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支笔,名曰‘金不换’……我从小用惯,每支五分的便宜笔……”不过尽管这样,他在1934年4月12日《致台静农函》中,仍然坦诚当时自己的书法“笔画尚不能平稳”。

  赏析

  书风特点:“清”和“雅”

  鲁迅书法最重要的风格特点是“清”和“雅”,即清劲自然、古雅有致。从鲁迅手稿看,从1920年前后,鲁迅书风逐步由内揠而趋外拓,字体由严谨、瘦狭、秀雅而走向肃散、宽博、沉雄。他的字是以静制动,举重若轻,自由畅达,蕴大巧于平实,显高雅于平凡,在流行的楷、行、行草体中融注了篆笔隶意、魏晋体态和北碑神韵。在鲁迅笔下,书法和文学往往呈现出一种胶着状态。这是因为鲁迅的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等,最初都是以书法的形式生产并成型的,每一篇(首)都可以视为书法作品。

  鲁迅

  原名周树人(1881-1936),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笔名鲁迅,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书法家。工书,喜收集汉、魏、六朝碑刻,是民国时期的最有名的文人书法家之一,著有《鲁迅全集》二十卷。

  “不要因为我写的字不怎么好看,就说不好,因为我看过许多碑帖,写出来的字没什么毛病。”

  ——鲁迅

  轶事

  喜欢弘一法师书法

  鲁迅自信自己的书写能力,但他对自己的字并不看重。从记载中所知,他对弘一法师、陈师曾和乔大壮的书法颇为喜欢。曾托日本好友内山“乞得弘一上人书一纸”;他的《域外小说集》,便是请陈师曾为之封面题签;而北京“老虎尾巴”书房内的一副“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的对联,则是乔大壮所书。这几人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书写时选择的纸幅较小,字体也相对小一些,显得比较精致、雅气。从中可以窥见鲁迅欣赏书法的口味和喜好的类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