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避让皇陵还原文保常识

2013年11月19日 09:55   法制日报  微博

  京沪高铁修建过程中,为避让明皇陵,多花了2.3亿元,多建了近6公里桥梁,多挖了285米隧道。日前,京沪高铁徐州至上海段总设计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王玉泽总工程师在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文化·景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公开披露了这组数据(11月18日《长江日报》)。

  在笔者看来,京沪高铁避让明皇陵多花2.3亿元一事,最大的意义在于还原了一个常识——工程建设当让位于文物保护。

  现如今,无论是鲁迅故居、张治中故居、梁思成与林徽因故居,还是蒋介石的行营;无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拆迁的车轮总能轧倒一切。浮躁的城市建设,已经完全淹没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保护,古文物也正在遭遇自文革以来最大的破坏。

  近些年来,与拆迁的车轮屡屡碾过历史建筑相伴的是,修复遗址的情节经常性地上演:南京计划耗资7亿元建造江宁织造府;武汉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计划投资125.68亿元,重现武昌千年古城;山东济宁花300亿元建史上最大最牛的中华文化城;西安投入十数亿元修复大明宫……对于传统文化,最讲究的是一个传承,只有原汁原味的东西,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和底蕴。

  法治社会中,最悲哀的事不在于法律存有空白,而在于法治精神不彰。文物保护法第18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第20条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然而,当拆迁和建设贡献了主要的GDP,所谓的文物保护就显得很是不食人间烟火。

  京沪高铁避让明皇陵,不仅仅体现了对法治精神的遵守,更主要的,它在这样一个“拆迁无敌”的时代里还原了工程建设当让位于文物保护的价值常识。并且,守住我们的传统文化密码,让工程建设做出一些牺牲是应该的。京沪高铁为避让明皇陵,付出了2.3亿元,更包括许多复杂的施工,但是,相较于无法完全复原文物古迹的文化账目,我们得到的恐怕还会大于这2.3亿元。

  山东 王传涛/教师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