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紧缺是文物保护修复的最大问题

2013年12月05日 10:37   中国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期,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风景区内一处清代壁画被修复得面目全非,朝阳市成立调查组调查后做出决定,按文物法规定的最高限额,对朝阳凤凰山风景区管理处处以50万元罚款,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限期恢复原貌(可能吗?)。此事一出,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同时有关文物修复的标准和原则,修复质量参差不齐,我国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文物网采访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修复与培训中心主任詹长法研究员。

  中国文物网:目前国内文物修复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詹长法:在中国,一谈起文物修复,我们通常讲传统方法与工艺。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尤其《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和《奈良真实性文件》引入中国以后,我们才有了与国际接轨的文物修复理念,比如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及近几年制定的一些新的文物修复规范,包括这几年中国正在颁布和推行的文物修复的标准和规范,这些都为中国当代文物保护修复奠定了基础。

  但遗憾的是,对于什么是文物修复,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仅仅以所谓的“修旧如旧”的模糊性概念指导修复行为。所以,我们在理论基础的研究以及相关方面研究上还要加大力度。

  中国文物网:我国文物修复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詹长法:过去中国的文物保护修复几乎都是配合经济建设,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基本上都属于被动式的。建设是主导力量,只有经济建设推动了什么地方,文物保护与修复才可能有所动作,或者说我们才能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所以,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配合经济建设进行是多年来的导向。但现在,中国社会发展速度与过去大不相同,现在经济建设的推进力度非常大,这与经济利益的驱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不仅仅是咱们说的城郊这一块,甚至包括边远的地区,都在对文化地层进行干涉。

  另外,对于目前我们做的大遗址保护,可以从两个方面辩证来说。第一,我们可能对历史遗迹进行了主动的保护,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开挖的过多,虽然提取的遗物很多,但是对于这些遗物的保护和修复的能力却不够,往往以目前传统保护的支撑手段多是复制仿制工作来代替科学保护,这与真正的文物保护的原则和理念是相悖的。

  中国文物网:目前中国文物保护修复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詹长法:目前我国文物修复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这一行业人才急缺。现在全国有三千多家博物馆,三千多万件馆藏文物,而且近半数属于亚健康状态,亟待修复。按照新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要发展到六千家博物馆,这个数字同样是惊人的。与博物馆数量和馆藏文物的庞大规模相比,我们的文物修复人员少的可怜,截至目前,全国从事文物本体修复的不足二千人。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大概消失了四万多处,在76万处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25%保存状况极差,这一损失因素与文保修复人才不足有直接的关系。目前中国整个文博行业还不到十万人,这是一个非常不合规律的现象。

  中国文物网:应如何解决文物保护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詹长法:如果这一行业的得到良性发展,不面向社会的话,恐怕困难重重。我认为,首先要打造专业队伍的质量和数量的提升,同时也要走向社会,因为遗产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进行社会化与社会化的优化服务,甚至需要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介入这一行业,中国的文物保护才能健康向前发展。

  专家介绍

  詹长法,文物保护专家,研究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培训中心主任,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出水文物保护所所长,中国第一个获得意大利总统授予的“仁惠之星骑士勋章”的文物保护专家。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