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投资西方艺术品是一个很安全的选择
中国实力雄厚的藏家似乎正掀起一阵对西方经典艺术的追捧之风。
9月,毕加索的作品《坐着的男人》在佳士得上海首拍上拍出1153万元人民币;11月,万达集团斥资1.72亿元人民币拍得毕加索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两个小孩》。
如何看待中国藏家在西方经典艺术板块的入市?此番追捧究竟算不算是明智的选择?
收藏西方经典风险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海淘”的中国藏家给人留下的是这样的印象:目标明确,铆足了劲儿去竞拍本国流失文物,而对于外国艺术品普遍提不起兴致。
然而,近年来,他们似乎渐渐转变了口味,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那些中国本土以外的艺术品,其中毕加索、莫奈、夏加尔等名家的作品更是深得青睐。
2010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6亿美元成交的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买家是中国人;2011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130万美元成交的毕加索《阅读的女人》、以2250万美元成交的莫奈作品,最终都花落中国藏家;2013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柴姆·苏丁《小厨子》以1800万美元竞得被电话买家收入囊中,买家疑为中国人。
“西方艺术品在这十几年中增长幅度不大,充其量几倍而已。以毕加索为例,他的作品价钱是用一百多年的时间慢慢涨上来的,虽然已是一个相当高的价位,将来也涨不到哪里去,但贬值的风险也不大。相对目前国内遭受爆炒的很多板块,选择这种顶尖的西方艺术品收藏,即便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安全的选择。”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说。
业界人士预测,中国藏家的国际视野正在不断拓宽,收藏西方经典艺术是必然趋势。
是否物有所值
同样是印象派的代表,唯美的莫奈就大受中国藏家的欢迎,而冷静、写实的塞尚则相对不受待见,即使莫奈的“睡莲”偶有流拍,塞尚的作品一旦出现在市场可以卖出去,且价格相当可观。“对于中国藏家来说,塞尚的作品少,在市场上交易不多,不如莫奈的媒体曝光率高。由此,塞尚会被误认为知名度不够。”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大部分藏家目前还停留在投资阶段,对有名气基础、能创造新闻的艺术品更感兴趣。而从投资角度来说,西方艺术品并不是个好的选择。因为它虽然保值不错,但不会涨得很快,而且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很难变现。“西方人没有把艺术品炒来炒去的习惯,而中国很多藏家把它当成投资品。如果不了解中西方的差异,盲目跟风是很危险的。”
近年来中国藏家对西方经典艺术的追捧,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藏家对印象派的趋之若鹜。当时,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热钱四处涌动,不少富豪追逐莫奈、梵高等印象派大师,屡创天价。据统计,仅1990年一年,日本人收购世界名画就花了33亿美元。可惜一两年之后,日本经济严重衰退,很多名画都以买价的一半价格求售,银行里用于抵债的书画作品堆积如山。
那么,中国藏家会不会重蹈当年日本人的覆辙?艺术评论家江因风认为,近些年欧美艺术资本其实是在有计划地炒高中国艺术品和文物的价格,其目的之一就是把欧美过时的天价艺术品向中国推销。“当模仿欧美艺术的中国油画都炒到1.8亿的时候,中国花几亿买入欧美天价艺术似乎就很正常了。”
季涛则认为,不能简单和当年日本的现象做类比,而且当时日本藏家的艺术品贬值也是暂时性的。“因为正好赶上了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这些高价的西方艺术品因为成本过高,暂时不好出手。但站在几十年之后回望,当时日本企业家购买的包括《向日葵》、《睡莲》的价值还是稳步上涨的。”
并非出自大师就是精品
然而“海淘”的中国藏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海外市场上的都是宝贝,即使是大师作品,也有力作与平庸之作的区分,其价格有天壤之别。
比如说,莫奈、毕加索、雷诺阿等大师的顶级作品高达几千万美元,而他们质量一般的作品几十万美元也能买到。而顶级作品出现的几率小之又小,一旦抛向市场,全世界的藏家都会蜂拥而上。人们大部分在市场上见到的所谓西方经典艺术流派的作品,都只是平庸之作。
收藏家朱绍良认为,这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但出现了造假、泡沫等问题。相比之下,西方艺术品市场表现得更加平稳,泡沫不多,这其中蕴藏了机会。“但是,中国藏家别指望在西方艺术品市场上捡漏。”因为西方藏家血液里就流淌着西方文化的基因,这一点上,中国藏家无法与之抗衡。
还需深厚的西方艺术积累
即使有关中国藏家进军西方经典艺术高端市场的话题持续发酵,但购买顶级西方藏品的事情,在目前看来仍然只是个案,不太具有普遍性。
“西方艺术在文化层面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距较远,其鉴定体系与我们不同,诚信体系也很难被国人弄明白,这些都是很难逾越的障碍。”季涛说,中国藏家普遍不了解西方艺术史,不了解西方市场,同时也不相信外国人的证书和承诺。方方面面来看,都距离西方市场很遥远。
能否成功跨越文化的鸿沟,就是考验中国藏家的一大难关。而想要在海外艺术市场上不被忽悠、买到物有所值的艺术品,藏家没有一点艺术鉴赏力和历史文化素养是不行的。目前,中国人对西方艺术还缺少了解,甚至是缺少基本常识。而收藏并不完全是钱的问题,还需要见识和品位,其过程也是知识的增长和教养的推进。“我相信西方艺术品市场上有很多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也相信西方艺术早晚会被中国藏家所接受,但这需要多年的培育。当收藏的真意被大多数藏家所接受,炒作之潮彻底退却,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西方艺术品的收藏才算有了坚实的根基。”季涛说。(赖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