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在转型期的破局之道

2013年12月31日 07:3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微博

  在这次“回·望——2014艺术大趋势”圆桌对话上,众多参会的艺术界人士在发言时热情高涨。虽然会议主题乃讨论来年艺术之发展趋势,但究其席间诸公的核心观点,落地在实处还是归结为:艺术应该如何创新?虽然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艺术品投资泡沫破灭等因素影响,目前停留在调整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仍旧活力十足,市场是一张晴雨表,它的预判最重要的准则是艺术家作品质量。

  新锐艺术家代表邱广平说:“一画成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艺术家不等同于一个只会画画的人,他的创新意识很重要。”一语切中要害。中国艺术的发展创新也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国学素养?谈古,必须要论今。在4G网络全面到来之际,中国艺术市场将面临新机遇,不少人也讨论了电商时代下的书画艺术品市场如何实现新的盈利增长点,以及在这个重要转型期,艺术家又该何去何从。

  展望一

  立足传统 国学情怀

  【秦天柱: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对传统要有敬畏之心”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越来越体现其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一个书画艺术家多多汲取的营养,多多益善。真正的大艺术家,有所创造的大艺术家,对传统都有一颗敬畏之心。画道,艺道,本来就讲究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与传承,并不矛盾,并不冲突。

  【魏学峰:四川博物院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必须静思,方可为艺”

  中国艺术的根基中国文化,艺术理论及创作风格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不懂得中国的哲学,几乎无法读懂中国的书画,历史上的大师都是文化大家,当今社会,更多的人较注重艺术表现的技法探索,注重展览及市场的认知度而忽略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不能面对生命,凝固生命,创造生命。在多元化的格局中必须静思,方可为艺。现在不少的艺术家缺乏真正的热忱,执着和追求永恒的毅力。没有一颗赤子之心,就不可能打开生命中的能量。

  【刘德扬:成都画院调研员、诗婢家画院院长】“我的画风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怀”

  我的画风,这个源于我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关怀,我总觉得在四川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四川曾经诞生了不少艺术大家,这跟我们四川的文化素养是密切相关的,也因为如此,我们就要去宣传。我希望这一次圆桌会议成为我们今后撬动整个四川地区向外扩展开拓的平台,因为我们对外声音太小了,同时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宣传力度也比较小。

  【戴跃: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入传统,回归经典”

  在市场繁荣的当下,我们的艺术家也要头脑清晰,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他有不同的需求和消费层次,这就是需要艺术家自己对艺术的一个真诚的态度,这也就要考量我们艺术家自己的坚守与品位、品格。我们展望2014年,我们得积极努力,把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得到充分的彰显,这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这些年来,特别最近五年出现了各类艺术向传统回归的现象,这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趋势,我们立足传统,深入传统,最后回归到经典,从经典里面再找到发展创新的路子,这已经是中国当代书法学习创作的一个趋势。

  【杨宗鸿:著名诗人、书法家】“没国学素养只是书画匠”

  一个真正的书画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文人。要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否则,纵有高超技艺,书画家顶多算个书匠或画匠。对书画家而言,古典诗词的修为尤为重要。不要书家下笔无词,许多画家提款五句,这样的尴尬时有所见,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书画家的悲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画家画得不错,但题画的书法不如人意,甚至把整个画面都破坏了。未能做到书画同源,令人扼腕。所以,笔耕之余,读书实乃书画家的第一要务。苏东坡早就告诫:“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值得书画家们奉为圭臬。

  【郭强:书法家、西泠印社理事、省书协副主席】“国学修养是中国艺术的根”

  国学修养对中国艺术家很重要,首先是对中国古代艺术史、文化史肯定得熟悉。第二点是中国的文学,最后要解决意境的问题。如果你没有文学意境的欣赏能力,那你在绘画中创造意境的时候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创造性就不是很强,不能做到自己独到的刻画。国学是中国艺术的根,它不光包含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同时还有哲学,哲学教会我们思辨精神,缺少任何一样,我们的创新之路是走不动的。我们的艺术家不是哲学家,但必须是哲学思考者,这是要努力去解决的。

  书法跟绘画不一样。绘画是摹写自然,从大自然寻找灵感、去创造一些东西,可以做到天人合一。但书法不是,书法很奇怪,就是临摹古代作品开始,书法的学习就是从古代的碑帖里面寻找文化营养。我们的学习就是一个继承传统的过程,解决技法问题,解决观念问题,解决我们对书法现状的理解。当然作为一个现代人,肯定要有现代的思想和现代的价值理念。如果没有时代的风貌,他就是摹古,摹古再好它还是古代的作品,它不是现代的作品,我们要当创造者,而不是当剽窃者。

  【邱路琰:画家、艺术评论家、七月画舫艺术总监】国学之于绘画不如国学之于人生

  国学之于绘画本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命题。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绘画的创作者本身就是文人士大夫,因此,其国学素养是不言而喻的,国学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知识,而是安身立命的宗旨。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术教育日趋专业化、画家日趋职业化,使得绘画的表达方式、视觉效果起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背后的精神指向是崇高的还是猥琐的,却值得商榷。因为不少的绘画作品是为了创作而创作的,或满足于某种西方思潮、或迎合于市场资本,于是有大量的绘画作品是非正能量的,它不能指引人们在审美之后获得精神上的提升。

  与其说国学之于绘画,还不如说国学之于人生。当代中国的画家们应当以一种不谄媚于西方文化、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态度,走一条法古宜今的道路。深入挖掘传统绘画中优秀的表达方式、笔墨技巧、价值取向,并结合当下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民族品格的作品。

  展望二

  关注当下 力求创新

  【管苠棡: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共性审美中完成个性彰显”

  四川中国画的创作长期没有学术方向作引导,更没有地区性美术基础理论为导向,处于无序的个体散漫状态,其理论依据一直在宽泛的中国画论中寻找参照,在已有的笔墨样式中寻觅自我,在流行的图式中寻求突破,缺乏鲜明的、有独特审美追求的艺术主张。

  四川版画和油画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立足本土,把握时代脉搏。在文化语境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中国画自身发展的规律就是在传承文脉中发扬光大,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修行中成就艺术人生。张扬个性要看张显的个性是小我还是大我,是闭门编造的孤芳自赏还是师法自然的丘壑在胸。如果我们不脚踏实地,始终在泛中国画的理论和各种画派是否存在的争吵中喋喋不休,四川的中国画创作将很难有大的突破。四川拥有全国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自然山水、人物、花鸟的绘画资源,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均以四川为写生创作起点而成就大师之路。我们不能守着金山讨饭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陈滞冬:书画家、艺术史学者】“创新来自于艺术家的自信”

  创新更多是来自于艺术家的自信。我们中国艺术家缺乏的就是自信。当今中国艺术家很多不向传统寻求资源,我觉得这一点是错误的,你把自己永远放在传统之外,放在中国之外,永远不可能有成就。所谓传统与现代,不是一个时间序列,不是从传统可以变为现代,他是一个空间关系,他是一个东方和西方的关系,你是一个东方人,你永远是一个东方人,你自己应该是你的主体,这一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在今天,他对于国学的这种了解和学要不及他对西方的了解与需要,他对学习国学的难度,不亚于学习西方文化和语言的难度。

  20世纪整个中国在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的时候,前几十年出了一个张大千,后五十年出现了一个陈子庄,这对我们成都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一个优质的艺术家,他在市场上迟早会引起重视,我们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绘画大省,这一点我们四川人应该有强烈的自信。

  【梁时民: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进一步,退一步,再进半步”

  中国的传统绘画,在浮躁的时代如何进行创新或突围,我认为首先要坚守中国传统的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几千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到现在,我们的这个文化发展,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所以这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了长期的时间,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我们在发展和弘扬的基础上,必须有继承。

  我今天上午去参加了成都画院的年度展,他们提出一个口号很好,进一步,退一步,再进半步。我们在当代传统的基础上,要前进一步,但是对于当代的艺术,我们要退一步,再进半步,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走得太西,也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传统,比较枯燥刻板的东西,这个就说明了一个艺术发展的规律,它应该掌握一个度,它不能超越这个东西,你吸收外来的整个艺术,大胆的接受我们的艺术,吸收西方绘画里面好的东西,这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这是我们艺术发展,特别是中国画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我认为在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必须要把握住我们的度,还要深入的研究我们传统的文化。

  【邱光平:著名画家、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一画成名的时代已经过去”

  艺术和画画是两回事,我以前也是一个喜欢画画的,觉得只要自己把画画好了就可以了,其实到了今天我才觉得,画画和艺术真的不同。后来我发现我用很多其他的手段和媒介去阐释我所要表达的内容,从一个纯粹喜欢画画的人,变成全能选手,所以我说今天的一些艺术家,那种一画成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特别是当代艺术这个领域。

  今天的艺术家一定要学会怎么样去做一个好的展览,怎么样去策划一个好的展览,今天的艺术家要全能,你不可能只把画画好,你什么都不管,你就可以出来了,不可能的。我在2010年的时候在温州博物馆做了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是很成功的,从那个展览之后,我就没有再去画以前的题材,因为这个时候我已经感觉到,如果要去重复这个题材,那就被市场扼杀掉了,所以我选择重新去体验,花三年的时间做了一些新的题材,这个时候我的画廊合作机构说,你换新的题材,那我们就不合作了,事实上到今天,我觉得不合作对我来讲是一个好处,我现在就觉得做什么都很自由,反而市场开始靠近你,觉得你的作品里面有灵魂的东西。所以一个艺术家的独立性非常重要。

  【谭晓蔓:成都花鸟画会副秘书长】

  “深入传统也要锻炼独立判断力”

  据我所知,这样纯学术性,又很全面的总结以及对传统艺术的艺术走向,市场价值等非常深入的讨论是不多的。参会者认真的态度及各自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让我感动,更让我肃然起敬!我听了论坛上各位艺术家及评论家的发言,很有共鸣,受益匪浅,比如说,陈滞冬先生讲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郭汝愚老师谈的关于画家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与市场的关系,在当下,对于创作者,都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性。作为一个还在继续探索的画家,我在深入思考,如何在向传统学习的同时,既能深入进去,又能锻炼出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判断力。

  展望三

  网络时代 渠道更新

  【柏优:诗婢家文化公司董事长、四川省古玩协会副会长】“投资者趋理性,稳中求上”

  2013的艺术市场趋势,过亿作品只有两件。因为一件作品上千万或过亿,每年都会承担巨大的财务成本,时间过长也会成为一种风险,而几百万的作品财务成本较小,变现更容易,受众面也会比较广,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几百万的作品收藏都相当容易,这些都说明投资者更趋于理性投资。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投入的重视与加强,国家政策也在向文化建设方面倾斜,很多文化机构也相继成立了艺术及投资基金,银行、保险和担保公司都参与其中,这些势必会助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在面对众多艺术品投资渠道时,作为个人投资,除了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选择一个信誉度高的专业机构进行指导也必不可少。在2014年,相信艺术品市场将会延续波浪式前进,稳中求上的发展趋势,这也将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宋峰:七月画舫运营总监】“艺术在线销售,商机与挑战并存”众多艺术网站都举行了在线拍卖,也有在线购物网站联合部分艺术机构举行在线拍卖,甚至一些书画爱好者乃至书画家本人也在利用微信、微博开设“微画廊”进行艺术品销售,这些举措拓展了传统艺术品销售的平台,降低了传统艺术品销售的门槛,吸引了更多艺术爱好者入场,必将对今后传统艺术品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网络时代资讯具有过强的可塑性,因此在传统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势必会加剧传统艺术品鱼龙混杂的局面。

  【邓敬民: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彭州画院副院长】“艺术家要接受新的模式”

  电商模式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书画艺术的销售模式,也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说,其盈利增长将是无限的。对电商和艺术家而言,是双赢,艺术家必须要接受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前段时间,德堡艺术空间曾组织了我的一些作品在淘宝网上做了一场专拍,效果非常好,有些作品的成交价格,比本地画廊销售价格还高。这也让我对电商拍卖刮目相看。

  电商模式的宣传更直接,面更广,成本低。与此同时,在线拍卖的目前的弊端和不足之处,艺术品的价格不太稳定。有时候同类型同尺寸的作品,成交价格差距较大。不像传统画廊对作品销售价格会进行有效的保护。因它的透明度太强,对艺术家也是把双刃剑。

  【杨凯:99艺术网总裁】“专家建议艺术品零关税”

  艺术品电商现在正抢占新的制高点,包括淘宝等都推出了艺术电商,这是未来科技时代移动终端和4G的趋势。除了新兴的电商,艺术品的税制问题也是对我们在座很多从事创作和经营的同仁来说是非常关心的。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双舟主张实行艺术品零关税,尽快建立我国艺术品出口退税制度,应该立即停止在海关预征增值税,对画廊业、拍卖行业应该施行单一的综合税。虽然市场很重要,但是培养公民的艺术公共教育才是市场的核心。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杨帆刘鹏见习记者杨强摄影陈羽啸

  (原标题:转型期,中国艺术破局之道)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