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甫帖》真伪之争一波多折

2014年01月20日 11:34   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春海

  【核心提示】《功甫帖》真伪之争悬而未决,某种意义上折射了当前文物鉴定特别是书画鉴定的困窘状况。  

  距离《功甫帖》在纽约落槌已足四个月,围绕《功甫帖》而起的真赝争议跌宕起伏。种种猜测与悬疑泛起,堪称拍卖、收藏市场“喧哗与骚动”的缩影。

  真伪之争跌宕起伏 

  2013年9月19日,来自上海的私人收藏家刘益谦自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竞得《功甫帖》,价格高达822.9万美元,当时约折合人民币5037万元。

  2013年末,上海博物馆学者提出,该帖存在造假可能。2014年1日1日,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等专家以个人身份发表鉴定论文。单国霖认为其为摹本,钟银兰、凌利中质疑其为“双钩廓填”的伪本。这场跨年的真伪“攻防战”由此升级。对此,刘益谦回应道,希望讨论“回归学术,回归理性”,且称将展出《功甫帖》。

  1月3日,拍卖方苏富比表示,不同意上述鉴定结果,并将于10日内作出回应。

  1月6日,此前支持刘益谦竞购《功甫帖》的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坚称该帖为真迹,并且表示如刘益谦放弃,他愿接手购藏。

  1月13日,苏富比拍卖公司公布了长达14页的报告。这份报告署名“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部”,逐条回应了上海博物馆专家对《功甫帖》真实性的质疑,坚称该帖为苏轼真迹。它以“苏富比衷心祝贺苏轼《功甫帖》墨迹本回归中国大陆”结尾。

  不过,这份报告显然难为这场争端画上句号。一些学者表示,苏富比的回应显得虚弱,并非没有可商榷之处。对《功甫帖》提出质疑的上海博物馆专家表示,这份报告牵强,因此对其暂不回应。

  鉴定市场乱象有待治理 

  《功甫帖》真伪之争悬而未决,某种意义上折射了当前文物鉴定特别是书画鉴定的困窘状况。

  北京天琅文晖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经理石得表示,现在艺术品市场出现很多伪专家学者,单靠一点理论知识收取鉴定费,甚至打着国家部门的旗号开假证书,向藏家索取费用。随着文化艺术的勃兴,人们开始重视艺术品投资,希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一些高收入群体则以投资高价艺术品方式来抬高身价,为此盲目收藏、不理性购买行为大幅增加,导致艺术品市场赝品猛增,为拍卖市场出现“假拍假货满天飞”创造了条件。

  此外,鉴定之难也源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林树中认为,文物鉴定特别是书画鉴定,专业性非常强,需要考虑、甄别复杂多样的因素,常难“一锤定音”。

  多位学者表示,鉴定之难,一言难尽,权威名家也非万能。受制于现有条件得出结论日后再被质疑甚至推翻,亦属正常。因此,对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常需要较长时间和反复讨论,各方意见才能逐渐趋于一致。“正如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真伪辨别是文物艺术品拍卖、收藏的永恒主题。”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甘学军坦言。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告诉记者,市场生态的恶化导致拍卖业发展环境较为混乱,特别是鉴定、评估两大市场支撑体系的缺失与混乱,使拍卖市场面临危机。他表示,治理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乱象,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抓好文物艺术品市场法制建设。

  石得认为,一个真正的专家,应“讲真话,办良心事”。鉴定一件作品的真伪,文献史料记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此。专家鉴定一件作品更需要借助些许辅助条件,包括作者创作的环境、年代、情感、历史背景,作者本人的技法、款式、纸、墨、钤印、印泥、装裱、藏家名人题跋的年代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认为,中国书画鉴定的全局问题需政府部门积极面对,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国家权威的中国书画鉴定体系,培养专业的鉴定人才,用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从而解决中国书画鉴定的主流导向问题。

  但也有专家表示,组建“国家队”的想法运作起来并非易事,由于权威鉴定专家并不充足,加之经济利益等的渗入,导致鉴定专家公信力遭遇质疑,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理性对待外流文物“回家” 

  《功甫帖》的真伪之争使海外“淘宝”回购的风险暴露无遗。或许出于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尽早“回乡”之愿,来自中国的收藏家、投资者等常常出手阔绰,但有批评人士表示,切不可盲目跟进国外“淘宝”热潮,而应理性选择、甄别,避免“物低所值”。林树中表示,我国外流文物数量巨大,对于有价值的外流文物,首先要促其回归,但前提要确认其为真品。

  亦有专家爆料称,一些赝品经过操作“借道国外”,营造回流假象,在国内虚张声势,通过某拍卖公司联合拍出,从而成为一些藏家、投资者等追捧的“宠儿”,甚至有人认为,这类链条已然形成。此外,国内买家参与国际竞购时屡创天价,有人质疑:我们的收藏家、投资人等是否花了大把冤枉钱?

  易极拍卖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表示,《功甫帖》的真伪论争无异于给相关人士“泼了一瓢冷水”、“敲了一声警钟”,提醒他们竞购此类文物时需从理性出发,审慎出手。

  艺术品拍卖应回归学术 

  《功甫帖》的真伪之争,提出了如何规范我国艺术品市场拍卖行为的问题。西沐认为,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诚信机制发育滞后,假拍与拍假的现象较多,相关的防范与矫正措施还未出台。二是拍卖市场中征集难与结算交割慢问题一直存在,是拍卖业发展过程中的新困扰,影响了拍卖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拍卖企业的专业化运营与职业化发展步伐缓慢,管控机制存在漏洞,出现了店大欺客的习气,形成了体外循环与谋取个人收益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保障客户权益的服务机制与竞争机制。四是行业管理职能缺失,尚未形成相应的市场集中度,拍卖行业的管理与自律能力比较低下,小的不专,大的不强的状况长期存在,过度同质化竞争状态没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石得认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研究与学术推动缺位是一个重要原因,突出表现为:缺失对拍卖业市场发展的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仅有的一些研究大多集中在现象层面,而无法揭示拍卖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缺乏对市场标准、体系建构、规范流程等方面的系统深入的研究,企业只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同质化竞争;在专业能力与职业化水平方面的建设性、指导性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西沐对此表示认同,我国文物艺术拍卖的健康发展,一是需要强化研究,注重先进理念与经验的学习引进;二是要搞好顶层设计,特别是管理体系与体制的设计与整合,形成体制保障;三是强化行业职能与行业管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效能;四是要强化拍卖企业主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五是要强化艺术品市场支撑保障体系,为拍卖市场的发展提供产业与环境支撑。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