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限流比涨价更紧迫

2014年03月20日 10:09   人民日报  收藏本文     

  虽然故宫博物院一再强调,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票务政策调整方案》绝非简单的涨价,依然引发了大多数人的质疑。

  调整显然有非常多的理由和非常大的必要。1949年,故宫一年的参观人数不足百万,但2012年已经创纪录地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其中黄金周与旅游旺季,人数更为集中,单日的观众人数甚至突破了18万,而专家测评出的单日最佳参观人数不宜超过5万。可以想象风烛残年的故宫如何不堪其重,也可以想象古建筑分配制度专家的担忧之容,还有观众对于人满为患的抱怨也时有耳闻。

  利用价格进行调控是中外许多文博机构的选择。比如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去年就大幅提高了门票,团体票的票价翻了番,普通票也涨了一半以上。法国多家文化机构去年也通过提高票价、设立浮动票价等方式,缓解因国家文化补贴减少带来的运营问题。

  其实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西方的许多歌剧院习惯根据观众数量设立浮动票价,例如周一晚间观看歌剧的观众较少,票价就会减少20%,而周五和周六晚上的黄金时段,票价将提高20%。一些博物馆在游览高峰时间会调高票价,在下午三点以后等低峰时间则适当降低票价。一些景区为了培养观众的预约习惯,现场购票的价要比网上购票的价格高很多。还有的旅游名胜地为了分流,科学划分景区的免费区与收费区……

  所以,“涨”与“调”实非一字之差,考量的是背后的管理能力和人文情怀。

  同样是涨,有的文博机构是因为开放了更多的景区,延长了开放的时间,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而有的景区只负责涨价,甚至景点内的餐饮、住宿搭车涨价,却没有服务的提升,难免令人望而却步。

  有一种意见提出,在国内许多景区门票都超过200元的情况下,故宫十几年未做调整的旺季60元的价位实在已经是低洼地,从而导致大量的旅游团蜂拥而来,价格其实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对于故宫来说,旺季涨价未必能够达到分流的目的。因为每年的黄金周和假期是固定的,很多人不远千里到了北京,不会因为门票提高了20元就放弃参观故宫,这个需求其实是刚性的。说到底,从保护古建筑的角度来讲,限流比涨价更紧迫,更需要立刻实行,所以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必须限定每天的客流量,相信这个道理通过宣传,游客是可以理解的。

  一个国家总是需要一些文化建筑成为所谓价格的低洼地,而这些建筑恰恰也代表精神或文化的高地,故宫博物院无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既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保护好,让它再有下一个六百年,下下个六百年,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与义务让这座博物馆成为民众能够享受的精神家园,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从容地来到这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非常赞赏故宫将尝试实行有限的免费开放的勇气。或者可以说,只要具备了这种服务大众的情怀,办法就总会比问题多。闻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