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民:奉赠头脑发昏的收藏家们

2014年03月26日 12:18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收藏本文     

  曹大民

  几周前我参加了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头脑风暴”栏目组“从《功甫帖》看收藏热”节目。剪辑制作后于3月22日(星期六)晚10时播出。

  可能是要求太高了吧,我觉得辩论双方的观点未能全部展出,略有遗憾。

  苏富比本《功甫帖》拥有者刘益谦一方持“《功甫帖》为真”的观点,刘在现场反复提及上海博物馆专家论证《功甫帖》双钩填墨的判断错误,其实《功甫帖》若不是双钩填墨也不等同于它就是真迹。

  苏富比本《功甫帖》翁方纲的题跋,其书法与翁真迹大相径庭,“翁方纲”印也为伪。这两点之外,我们尤不能忽视的是,题跋的行文格式大误,有许多莫名无端的空格存在,暴露出作者文化修养之不足。举通俗之例,如“钱锺书先生此信未写日(空格) 期”,“外交部(空格) 长王毅出访俄罗斯”,此类格式书写错误连现代人也是不会犯的!

  《功甫帖》墨迹本中的印章,从项元汴、安仪周、江德量、张镠到翁方纲,大部分已明确可断为伪印,因此“流传有绪”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至于刘益谦的拥趸提出《印鉴》(即上海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的印有问题,不可作为标准器,这点我在《质疑苏富比关于<功甫帖>的回应》(载1月27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中亦有涉及:“以免生枝节,不对《印鉴》标准器作辨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苏富比方面的专家团队《苏富比对有关苏轼<功甫帖>质疑的回应》一文把《印鉴》中的印和他们找到的其他帖中的印(如“张镠”印)定作标准器,说经过两两比对完全一致云云。实际上恰恰却是不一致的,绝非同一方印。苏富比方面的专家这样的论证说明他们连最起码的辨识能力也不具备,那还谈什么对书画的鉴定呢?《功甫帖》上的是伪印,与它们相一致的印其实是找不到的,不信请刘益谦的拥趸们试着去找找看!

  刘的拥趸提出张葱玉、徐邦达两位鉴定大家认为《功甫帖》真,我们要以权威的结论马首是瞻,否则便是大不敬。我要生发开去说的是,张、徐两位确认的《功甫帖》是否就是现在刘益谦手中的《功甫帖》墨迹本?他们是否看到了《功甫帖》墨迹本原件,抑或是印本?他们对《功甫帖》上的印章作过比对研究吗?他们看到翁方纲的题跋了吗?因此,我认为,政治上的“凡是派”早已被唾弃了,而鉴定领域的凡是派的出路又何在呢?这应是不言自明的!

  在“收藏谁说了算”环节,嘉宾亮牌表明观点。我亮出“胆量说了算”,是为揶揄讽刺不懂书画而逞强蛮干的“收藏家”,而有人竟以为本人是赞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胡说八道,这真是愚不可及矣!

  作为成熟的有理性的收藏者,对于艺术品中存在的疑点应当十分警惕,尤其对于那些重量级的艺术品,更要采取严谨科学的态度。因而特将“要清醒头脑,不要风暴头脑”奉赠诸位头脑发昏的“收藏家们”。■

  (作者系学者)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