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艺术区的名义权力寻租的产业贪腐链

2014年03月28日 09:11   艺术国际  收藏本文     

  正像本期讨论的主题:“艺术家村:从城市边缘到产业基地”,这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一个话题,但又是今天中国一个文化机会主义资本介入的理由。从最早的圆明园艺术家村一个城市边缘化的自然群落现象的消失,再到北京798艺术区大规模的商业占领,作为自然群落现象的艺术村的死亡是必然的趋势。因为,资本介入中的艺术区的改造或者开发,正在成为权力寻租的产业贪腐链,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需要警惕:

  一、权力的双向寻租

  在一些大城市,许多因政策性破产而倒闭的国有企业成为了艺术开发区的首选。一些闲置的厂区,高大的厂房,现成的土地,令地产开发商垂涎。有些城市的地方政府,在完成了倒闭企业的土地收储之后,转而租让一些地产商作为文化项目开发的合作对象,实际上是权力寻租的对象。那么为什么地方政府的权力寻租对象是一些没有任何文化产业资质的地产商呢?在中国,地产商在经济上的强势,始终被视为社会发展中的龙头,而且风头正劲。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一个倒闭的工厂场地的盘活,如何增加财政收入,似乎只有财大气粗的地产商能够担当。然而潜规则中的“协议出让”,使得地产开发商在没有经过任何政府的“招标、拍卖、挂牌”等土地转让使用权的法律法规中,即能免费的拿到了工厂的土地使用权,甚至有几十年的权限。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允许艺术权贵巧立名目地拿走一个已经非常成熟的艺术区,并默许其家族式的营销管理。而管理者是一个跟文化产业没有任何瓜葛的地产商,在国家文化用地享受许多优惠政策的之后,则以艺术区的名义进行开发,实则是地产开发的项目。至此,地方政府与地产开发商双方的权力寻租都达到了目的。

  二、艺术家不再是艺术区的主体

  从一个所谓的艺术区商业开发的比例可以看出,是否属于地产开发项目。曾经有一个被开发商接管的艺术区,为了尽早与一个商业客户签约一个场地,置法律于不顾,强拆了合同未到期的艺术家工作室。很快这个商业客户拿走了包括拆迁的艺术家工作室在内的、三分之一的厂区厂房,做与艺术没有任何关系的商业基地,却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默许。这且不说所谓艺术区还有其他的商业行为。是谁在改变艺术区的主体结构?时下流行一句话:“艺术家把艺术区炒热了,地产商就来了。”自北京郊外农村的圆明园艺术区消亡之后,作为更多的自然群落的艺术区,通常建在倒闭的工厂里。一旦艺术区名声鹊起,地产商则通过权力寻租谋得了作为艺术区的实际控制权之后,则是以艺术区升级的名义提高房价,变相的驱赶艺术家。如果一个艺术区没有了艺术家,那么还能叫艺术区么?但是地产商堂而皇之的艺术区冠名之后,实施非文化艺术的商业行为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荒谬的是,利益最大化的地产商在没有任何文化产业背景的资质中,却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优惠与地方相关部门政策上的允诺,以从事所谓创业产业基地为名,实则地产开发行为。其中,艺术家总是悲剧性的角色。

  三、艺术区拆迁改造中工业遗产的厄运

  显然,一个自然群落的艺术区的消亡,是官商联手权力寻租的产业贪腐链疯狂建立的结果。然而,与艺术区遭遇相同命运的还有作为工业遗产的破产企业。当中国的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之后,曾经为建国初期的利税大户的国企,几十年后由政策性的破产留下一个凋敝而落魄工业遗产。一个艺术区与工业遗产的联手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在全国有不少家取自该模式。比如北京的798等等。在老企业的历史文化形象没有任何损伤的情况下建立艺术区,其文化意义与历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作为工业遗产的历史见证了中国了一个倒闭的工业园区转型为艺术园区的历史。并传达出了中国的历史信息与当代的文化信息。然而,在破坏性的开发模式流行全国的情况下,有些城市作为工业遗产的艺术区,在开发商大动干戈的工厂拆迁改造中,从伤筋动骨到伤痕累累,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工厂面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其中地产开发商以去历史化的所谓现代设计的靓丽,以其感官享受的商业性开发的奢靡,建立不伦不类的所谓创意产业艺术区。艺术区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现存的中国历史,然而遗憾的是,官商联手的权力寻租中建立的所谓艺术区,在改变或者泯灭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坦率的说,今天中国的文物保护意识比任何时候都糟糕,疯狂的消费主义以艺术区开发的名义,把我们自己的历史一点一点的葬送。

  四、一点建议

  在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的倡导下,艺术区也参差不齐地在全国各地大量冒出。但是作为创意产业基地的艺术区,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真正意义的艺术创意基地?从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问题来看,文化机会主义所制造的艺术区,已经没有了早期的单纯了。更多的情况下,艺术区的称谓被地产开发商恶性资本玩耍与玷污。其诡异性在于,借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性的支持,所谓地方政府文化用地的扶持,地产开发商所谓民间立项的创意产业基地,实则为巧立名目的地产项目。被绑架的艺术区成为变相的地产项目。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也是为了解决从学校毕业的青年就业问题一个的基地。我们不禁要问,地方政府是否在艺术区的开发上尊重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是否在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实施上严格地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同时也希望地方政府通过纸质、网络媒体颁布开发艺术区的用途以及一些相关的监管细则,把一个艺术区开发性质的决定权交给社会,交给百姓,让全社会和百姓有个知情权,使艺术区的开发成为机会平等的、公开、公平竞争的青年创业基地。而不是以艺术区之名,让国有资产变成艺术权贵为所欲为的私家后院,变成一个疯狂地权力寻租贪腐链中的隐形地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