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藏家为何很少收藏广东当代书法

2014年03月30日 09:3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收藏本文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实习生 郭敬静

  提起广东书法,很多人都会想起近现代的秦咢生、吴子复、容庚、商承祚、麦华山、陈景舒、陈永正等人。往前追溯,还有明代的陈献章、陈子壮、王应华,清代的黎简、谢兰生、宋湘、林绍棠、朱次琦、李文田、康有为、梁启超,以及民国时期的黄节、王秋媚、张学华、温肃、邓尔雅、胡汉民、林直勉等等,广东书法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无可挑剔。

  但是,最近几年全国很多省市的书法活动非常活跃,但广东书法给人的感觉总是不温不火。

  最近几年,广东大批实力雄厚的收藏家不断涌现,他们关注岭南,推动岭南画派当代名家的作品价格不断攀升,但却很少有人专门收藏广东的当代书法。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书法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A 广东书法为何总是不温不火?

  主持人:最近几年全国很多省市比如北京、山东等地的书法活动非常活跃,但为什么广东书法给人的感觉总是不温不火?

  蒋述卓:广东书法的创作是有传统的,而且岭南的书法家有些还是“大家”,影响挺大。但现在的艺术跟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山东,那里的儒家文化底蕴很深厚,大家普遍重视书画,因此他们的书法市场很活跃,很多人嫁女,嫁妆里面就有书法作品。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书画家的地位也更高。从这个角度来讲,广东的书画市场价格不高,就因为广东这方面的需求还不是很高。

  说实话,广东的书法活动,尤其是全国性、全球性的活动的确还不够。你看河南省,他们的全国性书法活动就很多。最近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和河南省侨办在策划一个甲午年海内外华侨华人书画名家邀请赛,有志于把省内的创作力量向全球推广,着眼点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广东如果只是着眼于岭南,那影响也是不大的。从业者需要走向国内、走向全球。尽管我们已经举办了九届国展,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高端影响不大。广东的书法影响力还需要加强。

  许鸿基:岭南书法底蕴是深厚的,尊重传统是普遍现象。民国期间,湘人沈从文曾赞叹广东梁启超、胡汉民的书法能“谨守一家法度,不失古人步骤”。我所在单位近期编撰《民国碑刻书法在广州》,看到胡汉民诸多作品,还有邹鲁等广东籍政要、文人的佳作,感觉到广东历来对本土书家的宣传不够。

  今天,广东书坛不温不火,也许可以解释为广东人不事张扬,广东书法家缺乏会经营的人士帮忙运作。但广东书法不够其他地区热闹并不等于书艺水平比不上其他地区。

  蔡显良:自古以来书画就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门艺术。林语堂先生说过:“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甚至有人说,书法就是中国艺术核心的核心。但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后崛起的经济大省,书法作为文化核心的地位却与经济现状不太相称。

  从广东历年的书法活动来看,2007年时是高潮,广东举办了九届国展,之后广东书法就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我觉得这可能是有关方面并不太重视书法,书法的影响力并未得到彰显有关。

  但从个体来说,我觉得广东书法已经取得了比较领先的成绩,这体现在书法创作研究、理论成果等方面。九届国展之后,广东引进了一批人才进行创作和研究,不断在兰亭奖和国展中获奖。这在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国展以前是没有的。

  但在组织领导层面,还是差了一点力度,没有举办更具影响力的展览,也没有举办全国性的研讨会。而市场的培育、大众的审美,都要靠专家和领导合力的推动,群众自发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小的。例如苏州,虽然只是一个二线城市,但是他们的书法比上海和广州都更具影响力,他们不但有一批人在全国有冲击力,其组织的活动在全国也都有一定影响,经常举办一些全国性的讲座、展览,甚至全国性的研讨会,凡是去参加研讨会的博士、硕士,当地都提供免费吃住,这就是市场的培育和审美的引导。

  我相信,随着社会各阶层对书法的各个方面加大介入力度,广东书法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广东现在已经具备了这个基础。    

  许鸿基:广东本土书法家举办展览,作者与观众乐在其中,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去考虑市场问题。收藏家想赚的是大钱,对广东当代书法家的作品缺乏收藏的冲动,这是可以理解的。

  收藏书法未成为更多人的爱好和习惯,是广东书法市场不够活跃的一个原因。当然,书法并不因人民币而存在,它具养正、养静、养和等功能,“为依消得人憔悴”的大有人在。若讲建设文化强省,发展文化产业,繁荣书法事业,则重视宣传书法艺术价值,努力培育书画市场,与书法家埋头苦干同等重要。

  B 书法名家“制造出”流水线“产品”

  主持人:最近几天我遇到一位书画收藏的运作者,他手里的一批书法消解了我对一位名家的敬仰。同样的字,一批一批地写,千篇一律都是那几个字,而且内容风格全都一模一样,就连笔墨也是那么贫乏。原先我对那位名家还很敬仰,但看他写了这么多一叠一叠的流水线产品后,我对他真是需要重新评价了。

  蔡显良:我觉得这是一种市场需求吧。人的需求分为很多层次,物质的需求是最低的,精神需求是更高的需求,书法欣赏就是其中的一种精神需求。但是这么多书法作品怎么消费,怎么流传,其实最终还是大浪淘沙,古代的人都用毛笔写字,但流传下来的书法也就那么一些精品,所以别看现在书法作品满天飞,但若干年后,只有真正艺术家的精品才能流传后世。

  许鸿基:这种流水线作业未尝不可。写书法要凝神聚气,意在笔先,力道轻重,节奏迟疾,难以雷同。连续写多件雷同作品,便捷处是借鉴前者的构图,特点是“有意于佳乃佳”,或不怎么佳。作品雷同,不是在自家书房操作,而是应众挥毫,后者可能写得更加生动,环境使然。 

  C 名人书法比专业书家作品贵百倍

  主持人:现在一些明星、作家的书法作品偶尔出现在拍卖会上,经常拍出令人咋舌的高价。因此有人说书法基础不重要,重要的是修养,你们怎么看?

  蒋述卓:写书法基础肯定是必需的。在古代,书法是常用的书写方式,后来书写的工具改为钢笔、圆珠笔以后,书法的基础就被忽略了。包括字的筋骨结构、如何用墨,很多人是不熟悉的。现在一些人为了创作而去恶补一些书法的基础,而不是从基础自然而然形成的书写,很可能本末倒置。为什么有的人强调一定要练童子功?道理就在此。我并不是想把童子功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童子功还是需要的。所以我们现在强调在中小学生中开设书法课,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但到最后看谁的层次高、谁的成就大,却是取决于文化,文化起的是关键性作用,基础起的是基础作用。为什么现在看外国人写的字歪歪扭扭,就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足,缺乏对汉字符号的熟悉。所以基础、文化两者不可偏废,没有基础再有文化也写不出好书法。

  蔡显良:但是古代文人的确更偏重修养。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这就强调了学识的重要性,但是也给一些人提供了借口。比如现在很多名人,自认为国学水平或文学水平很高,以为提笔写字肯定能写得很好,没有认识到书法是技法和学养相结合的一门艺术。不管你其他方面的专业水平多高,也不能怠弃书法的基础训练。

  但对名人热衷书法一事,我还是持赞同态度的,这说明我们的书法得到了很多名人显贵的重视,他们对这门艺术发展是起了推动作用的。

  赵本山的一幅书法作品前段时间卖出了几十万元,但很多真正的书法家一幅字也就几千元,不少人心理很不平衡,但我觉得这反而对书法的发展和推动是有利的。

  还有一些年轻人认识不到修养的重要性,过分倚重技法,拼命写,想在国展上获奖,赶紧卖钱出名,改善生活。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导致他们重技法而不重内涵学养,这部分人目前还占绝大多数。

  许鸿基:“存在即合理”。今天的时代特征之一,是毛笔已不是主要写作工具,大众对书法的审美评判力,远不如人人皆书的年代。如果来个假设,时光倒退到清代以前人人皆书的社会氛围,这种情况我估计不会出现。今天以高价购买名人书法的,有留着自己欣赏的,有跟风买的,有以物易利的。总之,需求决定供给,是合理现象。

  从书法本体上说,技法与作者修养两者都重要。只有技术而缺乏修养的,容易成为书匠,写成“奴书”、“俗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不精技法的,也不可能写好书法。

  D 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主持人:现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千奇百怪,有的甚至以丑为美,这让收藏家很迷惑,到底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许鸿基:怪石以丑为美,书法之美则有关羽坐堂等中正端庄之美,还有更多的表达形式,可以慰藉性灵,丑仅是书法诸美的一种。林语堂说过,书法结体有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等等,有时特意安排的“萎颓与不整齐”也显示出“美质”。我们可以把“有时”理解为不占主流。其实丑要丑得有道理,所谓“由拙到美易,由美到拙难”。历史上不乏书法写得丑,而且丑得可爱的,源于作者的丰富修养、独特个性和非同一般的创造力。这些作品经受了时间的检验。

  我认为,收藏今天流行的丑书,要谨慎一点。温室里培养不出野味,失度的无能之作,无病呻吟的造作之作,不值得追捧。    

  蔡显良:时下的书法收藏正在发生着变化,我觉得作为一名收藏者,还是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不要跟风。收藏家首先要有自己的定位,如果单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就不要把它看得太过功利;如果是以投资为目的,这样的收藏可能会变味,也更容易跟风。

  我觉得书法收藏还是要把艺术价值放在第一位,艺术价值高了,作品的价格再怎么跌也跌不到哪去。但如果艺术价值不高,收藏看中的是书家的名气,很容易在若干年后,随着该人名气的消散而作品大幅贬值。

  现在很多书法收藏家的收藏都是很系统的,有的人专门收藏民国时期的书法,有的人专门收藏晚清的书法,还有的人专门收藏对联,按门类、按专题收藏,这样的收藏都很有价值。前段时间我就收到一位山东藏家的来信,他正在全国各地搜集一百个名家书写的“寿”字。给不给他写个寿字?我权衡了两天,最后还是无偿写给他了,因为我觉得这种收藏挺有追求的。有时候我们就该让收藏脱离一点功利,更多地向艺术和审美靠拢。我们不是想要变成土豪,而是变成有文化的土豪,那才是真正的收藏大家。    

  蒋述卓:具体来说,书法毕竟是一种线条、一种符号,所以在艺术形式上必须美,这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收藏价值。判断一副书法的价值,首先是看它的线条,这是它基础的美,是它的艺术语言;其次才看它书写的内容,是古诗词还是自己作的诗,或者是和什么画相搭配,这都赋予了书法一定的文化意味;第三,看书写的人,如果是位文化大家,那他在书写的时候,应该也会赋予它更多一层的文化意义。所以一些名人的手札、日记,为什么经过若干年后,能够成为大家争相竞购的艺术品,就是因为它本身已经脱离了日常生活所用,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美,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了。    

  许鸿基:书画市场还有一个观点:民国书法价值被低估,我深有同感。谭延闿、胡汉民等民国书法大家,对汉唐书法经典钻研之深,个人阅历之奇特,综合修养之丰富,还有与投身社会变革同步的艺术创造精神,是其书法造诣的依托,因而其书可贵,具有市场价值。

  提醒

  有的现代书法

  根本就是伪书法

  蒋述卓:有的人说,书法还可以上升到哲学,我觉得有时候的确可能有哲学意味,但是不要把它拔得太高,因为它毕竟不是书法本身所要追求的目标。要求一幅书法作品去追求某个哲学意义,这是不对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才是最基本的。

  蔡显良:我也认为形式是书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它有一种超稳定结构。自从书法诞生以后,它的形式要素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很多人认为它守旧,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保持民族特色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它以汉字为基础,如果根据西方的审美观或者其他艺术的审美观念来改变的话,就丧失了书法本体的东西。书法的形式美,千年以来没有太大的变化,我觉得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事情。

  恰恰现在就有一些所谓的现代书法,有的根本就是伪书法,虽然还没有冲击到书法的主流,但也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很多只是借用书法作为手段的行为艺术,它与书法本体无关。我们书法团体举办的展览、活动,从来不邀请这些现代派行为艺术介入,这说明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群众参与的角度来看,书法的专业性和纯粹性还是得到大家认可的。那些伪书法,或者是书法行为艺术,始终只是一种擦边球的做法,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那是不能作为书法作品来收藏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