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当代画家所谓假画的困惑

2014年04月09日 07:19   北京商报  收藏本文     

  齐建秋

  我曾经在自己出版过的多部关于书画市场的著作中阐明过一种观点:“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当代画家的假画,作者本人的评判意见具有决定意义,画家对于自己作品的真伪能说出最具权威的话。”但最近我对自己的这种观点感到了不安。

  去年初夏时节,我又“出山”了,应邀担任了北京某家拍卖公司的艺术总监。

  对当代书画的征集我一向持谨慎的态度,不是来路比较可靠的作品一般不上拍,在征集上比近现代书画把关还要严些。随着当代书画的火热,西北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委托他的学生打来电话说,我们图录里他的那幅作品是赝品,要求撤拍。我从来未听说过这位画家的名字,当初收下他的作品,是因为委托方拿来了几幅大名头的当代画作,而这幅作品算是裹挟其中的。没有市场影响力的画作也有赝品?对此,我带着种种疑问。尽管如此,我仍对我的助手讲,对当代画家的作品,只要作者本人指正为伪,就要坚决撤拍。以后又陆续有几位画家声称拍卖图录里自己的作品为伪,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我们都一一撤拍。

  令我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在预展中,预展的第一天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两位先生找到我,郑重其事地出示了一份委托公函,一位在美术界颇有声望的画家委托律师同我们交涉,声称他的一幅以牛为题材的作品是赝品,要求撤拍。这真让我感到啼笑皆非,如果说对其他作品我还有些把握不定的话,对这幅“牛图”我是太了解了。

  这幅牛图是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为支援我们的秋拍而提供给公司的,这是一位在上世纪80年代就活跃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资深策划人。我同老友交往密切,这幅牛图一直挂在他的客厅里有近20年的时间了。我对两位先生说,这幅画带有上款,上款就是我那位老友的名字,并当着他们的面打通了老友的电话,放至扩音。病中的老友闻讯显得有些激愤,他说1993年某天他拿着某某东西来到这位画家家里,送给了画家,画家当着他的面给他画的这幅画。这幅画上面的印章还是他的朋友某某给画家篆刻的,当时画画儿时,站在旁边给画家伺候笔墨的女孩是某某等等。老友的记性真好,一口气讲了许多,相比之下,画家倒显得记性不太好了。话都讲到这份儿上了,两位先生只好讪讪告退。

  此番“出山”,我做了这样一个总结:近现代书画难征集,当代书画难招架。

  首先应当承认当代名家书画作品仍然是制假者、售假者的目标,而这些造假者散播的某些画家对于自己作品不认账的蜚言,不过是在买家面前为自己的造假售假行径进行的掩饰而已。但也确有部分书画家在自己的作品面前采取了不负责任的态度。早些年这种不负责任主要表现在技术层面上,在学术领域,即有些画家对于早年画的比较粗糙、不成熟的作品,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认为这些作品的存在有碍于他现在的名望,有碍于他在美术界、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而现在这种不负责任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市场上。

  当代画家自己或委托他人送作品到拍卖行,追求的是一种宣传效果,拍卖图录上标的价格高,成交的价格也高,一般不会流拍。而拍卖公司从其他渠道征集的作品,一般是画家早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些是画家当年送人的,或当年以低价卖出的,因此在拍卖图录上标的价格低,成交的价格也低,由于没有画家本人的参与,甚至会有流拍的。这些作品公示出的价格及成交记录和画家当前卖画的润例出入较大,特别是有些画家正和一些艺术或文化公司合作炒作自己的作品,因此这些作品的价格对于经纪公司或经纪人有一定的冲击,给画家造成了压力,在压力面前有些画家对自己的作品采取了不承认的态度,这是市场因素使然。

  我这次“出山”最深的体会就是对当代画家一些“假画”的困惑,那么,有谁能对当代画家的作品真伪说出最具权威的话?一位画家如果是一位单纯的艺术家,从来不卖画,不具有市场利益的因素,那他一定是自己作品真伪裁定的最高法官。但是哪怕他一生仅仅卖过一幅画,他,就是一种商品——尽管是一种特殊商品的生产者和制作者,是艺术家和生产商的双重身份。而生产商有对自己产品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的裁定和评判权吗?要都如此,国家还要质监局干吗,运动员总不能还要兼任裁判员吧。

  面对着当代书画市场,我真的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如果都只任凭画家来当自己作品真伪的裁定者,那么老友的那幅牛图不就是典型的冤假错案吗?

  (作者系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