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吹起文化新风

2014年04月18日 13:57   收藏投资导刊  收藏本文     

周祥林 草书 杜牧《旅宿》 周祥林 草书 杜牧《旅宿》 周祥林 草书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周祥林 草书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周祥林 行书 《跋黄山谷花气熏人帖后》 周祥林 行书 《跋黄山谷花气熏人帖后》

  江南春早,群莺乱舞。伴着徐徐的春意,“两会”也临近尾声,与会者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便是“文化”与“传统”这两个词,电视剧作为大众传媒的有力工具,其突出位置毋庸置疑,酝酿了五年之久,汇聚了艺术界多位精英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书圣王羲之》于2014盛大开机,诚可谓书法界的一件盛事。

  本刊“书画”栏目负责人 杨艳丽

  文\本刊记者 杨艳丽

  《书圣王羲之》这部以全景展示书圣王羲之生平及艺术成就的鸿篇巨制的诞生,对时下的文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长陈家林所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书圣王羲之》经编剧与导演的数年努力,终于杀青。认真读完,称得上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

  这部作品的文化价值更在于,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却极度匮乏的时代,对外来文化的钦慕以及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漠视已然尽人皆知,令人聊以自慰的是,国家层面与精英群体已经意识到复归传统并重拾信心的重要性,但文化的断层已经出现。

  正如《书圣王羲之》的主创导演周祥林对笔者谈到的:“在我看来,新文化运动以后传统文化就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在当时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是越到后来问题越凸显出来。就书法而言,近些年来,很多人失去了对书法的鉴赏能力,价值判断发生了问题,就很可能好坏都分不清楚。”

  “我们呼吁恢复传统文化,方向上是很正确的,但面临的问题又是很现实的。因为中间的断层,导致了很多人一看到过去的东西就认为是好的,一提到过去的就称之为传统文化。客观地说,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糟粕,如果我们学习的时候不注意把糟粕去掉,就会适得其反。对传统文化首先要去伪存真,把好的保存下来,这样文化才能在新的时代产生新的价值。如何才是正确的引导呢?通过几代政协委员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小学恢复了书法教育,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基层书法教师,并且教师的专业水准普遍不能令人满意,孩子们无法有效地接受书法教育。那么,我们拍摄《书圣王羲之》除了弘扬大方向上的精神之外,还想通过故事情节展示王羲之如何学习书法及其知识储备与文化修养如何积累的过程,尤其是品德教育的过程,整个故事可以看作是一个励志的典范。我们不戏说,更不歪说,反面人物也经过艺术化处理,不能给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以误导。”周祥林补充说道。

  东晋时期,整个时代风气笼罩着玄学的气氛,“玄学”正是“道学”的衍生,正如王瑶在《中古文学史》中揭示的,“酒”、“仙药”、“方术”、“清谈”这些具有浓厚道家味道的元素几乎占据了文人的全部生活,而《书圣王羲之》的导演周祥林却对王羲之有着不一样的解读:“很多人知道王羲之飘逸洒脱,有翩翩欲仙道家风范,还有很多人在传说中知道王羲之比较喜欢《道德经》,从而认为王羲之执着于道教,其实这恰恰说明,他心中的仁爱思想比较重,因为治理国家恰恰是《道德经》的原意,这跟后来讲的道教是不一样的。所谓‘道失而德,德失而仁,仁失而礼’这分明是儒学的源流之变。王羲之的人生轨迹也清晰地表明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这种愿望,虽然在他的政治上未能施展出来,但是他的书法泽被千余年,相对于政治抱负可能更具穿透力。他的字不激不厉,也正是儒家‘中庸’的境界。在我们这部电视剧当中,无论是经意还是不经意间,哪怕是背景当中,都会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好的部分。”

  在很多人看来,“王羲之”这三个字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书法的代名词,越是人们所熟知的名人,拍成影视作品的难度就越大,那么,作为导演的周祥林与一般意义上的“导演”相比又有着怎样的优势呢?

  首先,周祥林作为当代很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在还原王羲之这个历史名人时,会从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地展现王羲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英符号的诸多价值。1965年,在毛泽东直接参与下,来自全国的书法家、理论家展开过一场盛大的“兰亭论辩”,使围绕着王羲之与其创作的《兰亭序》的相关资料得到空前的展示。也只有兼具完备的书法理论修养与创作实践的书法家,才可以准确地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历史档案中遴选出最能够切合王羲之“书法家”身份的更为本体化的信息。王羲之是魏晋时期“门阀氏族”的代表,围绕着他的一生有太多至今无法解开的谜团,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任何历史都是不可能被还原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无限地去接近历史。”无疑,书法家兼导演的周祥林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为观者最大限度地挖掘王羲之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其次,普通观者该如何解读《兰亭序》的经典性?魏晋书法何以成为中国书法中“帖学体系”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在名家如林的魏晋时期,王羲之为什么能够卓然特出?……一系列问题,也只有从事书法创作的艺术家才能用最简洁、最妥贴、最直观的描述来展现给观者,而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推崇与阐述。

  本片导演周祥林的艺术之路也与他所拍摄的《书圣王羲之》有着几分相似,颇具传奇色彩。周祥林师从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大家沈鹏,在沈老多年的谆谆教诲下,始终恪守着传统的文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普及投入极大的热情。他曾说,提升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民族中去应该是我们书法家努力去做的。沈鹏对于自己的爱徒也是评价颇高:“有扎实的传统功力,同时自己的面貌明显,知识结构全面。”

  他的草书作品恢弘磅礴又丝丝入理,精爽之间透出苍茫,跌宕之间流露性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以晋人韵致为根本,融化宋人之意趣,并兼得明代先贤的点曳之功,于章法流变之间窥探朴茂的消息。特别是对章法的布置与用笔的转折更见新意,如草书作品《齐安郡晚秋》,化凌厉为开张,变方折为使转,节奏收放间充满着生发之势,惨淡经营更一任自然。当代草圣林散之最擅墨法,笔线枯湿浓淡,神出鬼没,周祥林草书《饯别王十一南游》颇得散翁风致,章法倚让横斜,更兼回环往复,酣墨处崩雷坠石,枯淡处润含春雨,可谓真气弥漫。

  周祥林众体皆擅,除着意大草外,对金文的奇诡古朴、篆隶的婉通舒逸更具心得。他的篆隶摒弃当下时风的一味均整,摇曳多姿又饶有故意。同时,对于山水画更是沉淫经年,他不以鸿篇巨制为能事,而是小中见大,着意韵致,以情动人,将技巧消解得了无痕迹,格调高华,每到读书会心处便拈来一纸,以写胸中逸气。

  在影视方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拍摄过多部在艺术圈有着广泛影响的作品,如大型的纪录片《中国打拐启示录》,传奇故事连续剧《青花》,电视剧《走出蓝水河》,电视连续剧《月影风荷》、《飞花如蝶》,青春偶像剧《爱在来时》等作品。并因所拍《走出蓝水河》一剧中深浸的传统文化而广受好评,并获得了“中国电视十佳导演”的称号。

  作为主创导演,周祥林将几十年从艺的心血倾注于本剧,并得到导师沈鹏先生的不断勉励,正如沈老对本剧的审读意见:“制作这部电视剧,定能在全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也期待着电视剧《书圣王羲之》能如一袭春风吹绿长城内外,吹遍大江南北,吹起文化新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