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的时代性与民族主义
子贺
一个时代的器物特征,并不是单纯的个体形象语言,而是一个民族整体的形制语言系统的时代体现。在今天的中国,造器基本上落后历史高峰一千年,落后世界先进国家一百年。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想想春秋战国,或者唐宋之器物的整体特性;也可以想想今日美国人的车船机炮、或者科幻电影中的战甲飞船,或者欧洲时尚里面的钟表包饰。中国历史上的器物,每个时代都具有其鲜明特征,虽然受制于科技与工艺的限制,但并没有因此而丢掉时代的精神追求。今日美国人的眼界在未来,阔大宏伟,霸气显赫;欧洲人的眼界在历史,百年家传,深沉而精致。独独只有今天中国制造,既丢掉了祖上的精神追求本质,也学不好西人的精神追求实际,所制造的一堆物什,沦为仿古仿西而无精神实质的廉价物。这里面的问题并不是如流行说法所言:是今天的中国人不懂得创造。本质上,是今天的中国,缺少整体性的精神追求。特别是主导了中国制造的汉族,已经在文化上,沦落到无民族特征,无精神信仰,无未来憧憬的三无民族。虽然一些人们也努力在故纸堆中,寻找出来一些文明特征的残片,试图恢复所谓的民族性格,却大而不当地将汉族一脉,笼统为中华大族之整体,有失道义之本,落下文化极权主义之遗毒。
那么今天,如果我们一定要谈中国器物,乃至于延伸到器物美学层面去思考,那么我们务必只能基于汉族,基于汉族的当下时代性的重塑,才能循序渐进地谈清楚,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大类之时代精神。如果不然,那就只能是夜郎自大地闭门造车,流俗于自娱自乐。
也就是说,汉族人的时代精神特征的重塑,是中国人精神重塑的基础之基础。
春秋战国以来至唐宋,汉民族都是柔中有刚,血性与德善兼备的民族。其时代特性基本上以周为圭臬,反复上溯,反复重立文之本体,与国之本具。元明清以降,则已然失语于文之本体,只在“文治之用”上用功。随着西学系统的东来,加上人类文明历史性地技术转折,基本造就了武虽独立,尚统而为邦,然文则失常,古废外不省的尴尬境地。
科技与国力的关系之紧密,远远超越了道德与国力的关系历史。这实际上掩盖了国力的本质,是作为文明的号召力的事实。综观今日美国的所谓全球霸业,其实依旧是华夏文明在周代就认识到,并确立和付诸行动的天下统治学:文化与武伐并举,武伐为先,文化为上的策略。也就是说,没有精神,或者偏颇地就算做意识形态,武力再强,也是枉然。
去掉天下统治不谈(平天下的精神终点),单就恢复国力一门,就今天中国的现实来说,首当恢复汉民族的基本精神,而这个基本精神,非制造与经济发展可以造就的,却务必从制造与经济发展上用功。如今动辄文化创意挂在嘴上的,其实都是舍本逐末,只求经济眼前利益,于是乎普遍地,将创意当成了形象设计。
其实,今天的中国,本无所谓文化创意,也无需所谓文化创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重新基于上古之文的本体性,用今人可以接受的表述方式,重新恢复或考虑。
那么回到造器这一门来说,也就绝非搞两个所谓喝茶吃饭的物什,就以为是文化遗产的不丢了。
造器其实就是将时代精神凝聚为物的过程,小到杯盏家具、大到车船乃至枪炮舰艇,都是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在文的本体性上的体现。 我个人对汉民族的重塑理想,是冀望其恢复至魏晋的风骨,重溯上古至周的文之本体追求。而又因我个人在景德镇的缘由与限制,只能以瓷器为范,不停留在思考,也实在于动手。
就是这样出发点的结果。从切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取“硬朗挺拔”、“简洁明了”的关键视觉性格,藏璞于形,求质于君子之心。这是有别于其他同业求于符号加减法的作派的:谈中和,则必要荷花鳜鱼饰之;谈拙朴,则务必粗陶歪容以呈现;谈禅定,则佛头僧脑。我以为这都是看图说话的小儿科,于时代精神的当代表述相去甚远。
此等造器之行为,虽郁于瓷器之小,却寄望有以点带面启发广大之实意,这或者就是我研究器物美学的基本点吧。
子贺甲午岁于昌南竹草堂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