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高价购买已不可避免

2014年05月24日 10:34   收藏快报  收藏本文     

  北大回购典籍,引发网络上的争议。花亿元从日本买回大量古籍,在许多网友看来是典型的“人傻钱多”。尤其是看到这是花的公共财政的钱时,许多网友还表示心疼。    

  笔者认为,网友看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许并不客观。文物的高价购买,当今已不可避免,那么从海外高价回购中国流失文物有时也是迫不得已。近年来新贵收藏家崛起,国内艺术品市场已不能满足其收藏投资需求,越来越多买家开始关注海外市场,“海外淘宝”渐成收藏风尚。

  2009年,芷兰雅集首届年度峰会主题为“中国文物市场进入亿元时代”,标志着我国文物市场正式步入“资本干预时期”,文物多少钱由资本说了算,说明中国流失文物以高价回归的必然性,因为文物价格是否看涨的关键在于投资方向能否得到大家认同。在越来越多海内外华人将投资方向转向“流失文物回归”时,中国文物在海外收藏市场的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流热潮,将中国文物推进世界高价位,推进国际舞台,进入国际大藏家的视线。

  目前在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在我国,政府一级的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文物限制较严,严格禁止买卖交易行为。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规模、门类的博物馆均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出售部分馆藏,作为弥补博物馆经费不足,以及调剂馆藏文物和艺术品的结构、数量和种类的一种手段。

  问题是海外博物馆,并不是经常出售馆藏的中国文物,一旦出售我们就该志在必得,及时购进,价高当然就在所难免。其实扪心自问,有的价格并不算高,如这次北大以18亿日元购进“大仓文库”2.8万册明版书,是划算的。又如北京保利拍卖斥资10亿美元竞拍底特律艺术馆文物,也不算贵,因佳士得此前评估此机构藏品,其市值约在4.52亿美元至8.66亿美元之间,这家艺术馆约有6万件藏品,有毕加索、梵高、罗丹等大师的作品领衔,又有不错的中国文物,如北宋刘永年《家鹅图》轴、元代《释迦出山像》、明代沈周与王鏊合作《石榴图》轴等作品,蔚为大观,倘若都能拍到,价格一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据中新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