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四大特点

2014年06月07日 09:24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黄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黄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欧美艺术品市场相比较,中国艺术品市场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是全民收藏。不仅富人争相购买拍卖行的高端艺术品,而且普通老百姓对艺术品收藏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每年艺术品的春拍和秋拍不断刷新的艺术品价格,赚足了人们眼球。各拍卖行不断推出百元到千元的百姓拍品,降低收藏门槛。《一锤定音》、《天下收藏》等电视节目持续的高收视率将大量观众带进艺术品世界。这些因素在普及艺术品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人们对艺术品财富的欲望。据我估计,中国的艺术品收藏人群以千万计,和股民数量不相上下。

  其次,艺术品是资产已成共识。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财富的增加是中国艺术品繁荣的基本面,次贷危机后的货币超发刺激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和规模的大幅攀升。最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买家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大量的企业家资金入场。在可投资资产有限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艺术品精品高收益的示范效应吸引了资金的大量涌入,相当数量的参与者将艺术品当成投资工具,将财务收益作为主要目标,艺术品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资金。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中国市场表现出与国外市场明显的差异,艺术品和房地产一样成为资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围绕艺术品的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加速了艺术品与金融的对接。艺术品市场集中度较高,与金融市场高度重合,主要集中在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资产组合、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艺术品指数和艺术品回购等艺术品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探索不断。金融产品具有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三个特征。艺术品是非标准化的,流动性较差,这是艺术品金融化的软肋。最近几年每年均有艺术品基金或信托产品发售,在2011年这个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年份,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成立了超过70只艺术品基金,规模总计高达64亿元,这些产品大多期限较短,大约为2-3年,与艺术品的成长周期不相匹配,其盈利情况大多是依赖大势的状况,靠天吃饭。由于欧美国家更多地将艺术品当成收藏品,更注重其精神价值的享受,持有艺术品的时间较长,所以艺术品金融的产品和频次都远不如中国市场活跃。

  当然,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也是显著的。艺术品市场诚信缺失,有操守和良知的专家无人问津,而给钱就给证书的“专家”却生意兴隆。有些企业拿着艺术品估值鉴定到银行抵押,骗取高额的贷款。艺术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由于高端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价格较高,再加上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在巨大利润的驱使下,造假和仿冒(尤其是名家和高端文物艺术品的造假)早已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造假成本很低。中国艺术品市场“假拍”和“拍假”、赝品、雅贿和洗钱等现象屡见不鲜,极大地影响了艺术品市场的社会声誉,严重地打击了高净值人群进入市场的信心。(编辑 曹俊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