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缔造了一个艺术之都

2014年06月19日 14:45   艺术新闻  收藏本文     

香港维多利亚夜景 香港维多利亚夜景

  编译:张然

  是什么让迪拜、伊斯坦堡或香港与“传统”的艺术港,例如伦敦和纽约不同?如何能激发艺术活动并产生经济效益?这些问题正是不知疲倦的艺术市场专家乔治娜•亚当(Georgina Adam)5月27日在伦敦佳士得主持的研讨会上所探讨的内容。

  艺术迪拜(Art Dubai)的总监Savita Apte,艺术评论家Louisa Buck、艺术家Michael Craig-Martin以及海沃德画廊的总监Ralph Rugoff一起探讨了将一座城市变为全球艺术中心——一个培育和扶持本土艺术发展以及吸引大批当代艺术专业人士的地方——的一些必不可少的“元素”。

  1. 生气勃勃的艺术社区(毕竟,这才是艺术世界真正应该关心的)

  这听起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正如Rugoff和Craig-Martin一早提出的,艺术家常常不被列入艺术机构探讨的范围。任何关于如何塑造艺术氛围的讨论都应该首先以怎么吸引艺术家为出发点。艺术家应该会想待在这个城市,会想来,想留下。一旦形成了这样的趋势,马上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好的艺术家会吸引更多好的艺术家。洛杉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Rugoff而言,一座对艺术家友善的城市意味着“有好的夜生活、好的餐厅、负担得起的居住空间。”如今,伦敦和纽约仍是艺术之都,但是在天价租金迫使不少手头拮据的新兴艺术家们不得不离开的情况下,它们那看起来坚不可摧的西方艺术之都的身份还能保持下去吗?

  2. 优秀的艺术学校

  好的艺术学校自然而然成为第二点,毕竟它是任何艺术社区的奠基石。在欧洲,格拉斯哥艺术学院(GSA)是一个范本。过去十年间在那里不但诞生了三位透纳奖获得者,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还是该城市风景的中心。众多校友都留下并愿意回馈学校(Douglas Gordon就将自己的别墅改建为了备受赞誉的非盈利艺术机构Common Guild)。不少城市都渴望提升自己的艺术可见度,以新加坡为例,他们正在像格拉斯哥学习。新加坡现在正与世界知名的西方艺术机构例如美国的耶鲁大学,伦敦的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 )合作。而与此同时,在英国,艺术教育正被短视的政府政策和紧缩的资金所削弱。正如之前在金史密斯学院任教的Craig-Martin所指出的,其不良结果可能会在下一代才显现出来,但是对于城市整体这都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3.强有力的金融体系

  “艺术一直被一条金链子系在统治阶层手里。” Rugoff引用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的话说到。尽管这似乎常常被遗忘,但艺术家理应得到他们所应得的。画商是艺术家和外界世界的中间人。好的画廊与本土的艺术家可以在当地的艺术社区具有无形的影响力。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艺术之都不仅拥有战略上的地理优势,经常还拥有比较好的税收利率,他们如同钻石那般吸引着来自整个区域的买家。以艺术博览会为例,香港就是一个极好的列子。香港让艺术成为了大赢家,这点不容忽视。

  4.本地和世界藏家和赞助人

  从美第奇家族到古根海姆,藏家和赞助人在支持艺术家创作方面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委约,收藏,赞助公众机构。对于Craig-Martin而言,正是1980年代收藏热的开始让伦敦从艺术领域的一潭死水变身为如今的世界之都。当全球的艺术品流通成为一种必须,海外藏家的定期拜访也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是他们让城市和艺术家声名远扬。

  值得注意的是从土耳其到中国的无数私人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很容易被归为“满足虚荣心的项目”(其中有不少的确如此)但是正如Savita Apte指出的,一些西方公共博物馆正是从私人收藏起家的。例如在印度,私人博物馆是仅存的机构。“你总得从什么地方开始。”她说道。

  5.大规模的公共机构

  虽说商业画廊在将新的艺术作品带出画室并使之进入公众视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写历史的重任则落在非盈利机构身上。对任何艺术家而言,在主要博物馆的首个个展都是一个里程碑,在艺术机构开展比起任何画廊,无论是多主要的画廊,都让艺术家的简历更漂亮。博物馆也是人们记忆的守卫者,回顾艺术史的地方:它们让过去的艺术有了新的相关性,反过来也让当代文化更丰盛。

  6.积极参与的观众(没有观众的话意义何在?)

  有艺术展和艺术博览会当然好,但是如果没有人对此感兴趣的话那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在任何艺术之都,观众都是讨论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一般指的是艺术教育:在学校,艺术是教学大纲的一部分(虽然英国的政客可能不同意这个观点)也越来越成为主流媒体的一部分。艺术必须存在于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否则会被以文化精英为主的文化边缘化。

  7. 战略地点(你需要空间得以生存!)

  在已经存在的文化中心再重建一个艺术之都没有什么意义。已经存在的艺术中心有能力方圆几百里内的人吸引过来,它们也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忽略了其他地方在发生些什么。距离产生美,这也是一个卖点。艺术家选择驻扎在洛杉矶而非纽约就是一个证明。格拉斯哥就充分利用了它与伦敦的不同。艺术港不应在另一更大的艺术港的阴影下成长。

文章关键词: 艺术城市艺术之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