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皿方罍回家真相仍待解
2014年06月24日 14:44 江南时报 收藏本文
流失海外近百年的“方罍之王”皿方罍21日下午5时45分许在位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长沙海关监管仓库顺利入境通关,重归出土地湖南。根据安排,湖南将于28日为这件青铜器中独一无二的国宝举行隆重的皿方罍器身、器盖合体仪式。合体后的皿方罍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珍藏。(6月22日《南方都市报》)
湘籍藏家让国宝回家的模式,充满新意,值得点赞。这个让现代人“不明觉厉”的皿方罍,2001年佳士得曾经拍得900多万美元的天价。现在在拍卖场亮相,以中国文物的受追捧程度,价格翻番是笃定的。湘籍收藏家和所有者拍卖场背后的私下谈判,洽购成功,并承诺该文物永远不出现在拍卖场。由此,湘籍收藏家用市场行为,让文物脱离市场的羁绊与功利化的颠沛流离,回归本土和文物本性。内中博弈与情怀,令人感佩。
这也给国宝回家,提供了新的途径。作为文物大国,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畸多,几乎难有准确数字。要说明的是,海外流失文物,哪怕是通过非正当的侵略战争或其他非法手段,固然有国际法途径可循,但追讨起来亦有相当难度。而且,已经被海外博物馆或图书馆收藏的文物,由于保存条件很好,回到母国反而不利文物保护。在此情势下,维持文物保存现状,也是不错选择。而且,这些文物既可作为收藏国历史不堪的见证,亦可充当远播中国历史文化的使者。可见,并非所有文物(哪怕是被掠夺)回国才有意义。地球村时代,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文物,谁保管得更好,谁能让文物更好释放出历史文化层面的公共属性,谁就是最好的收藏者。
历史不能忘却,文物不可赋予太多历史悲情。否则,就会被拍卖企业和海外收藏家所绑架甚至利用。2009年兔首拍卖因为一位中国藏家的“爱国主义”表演,不仅使得铜首市场价攀升,也让人感觉中国藏家回购文物的非理性。爱国无价,但回购文物亦不可以花冤枉钱。更不能让海外藏家和拍卖行,感觉中国藏家人傻钱多,无端推升文物价格,大发中国人的爱国财。
藏家的行为不仅仅是市场化行为,文物回归湖南博物馆且永不拍卖的承诺,藏家行为更有一种纯粹的爱国精神。纯粹的市场行为和纯粹的爱国主义,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语境下,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标杆。
不过,人们依然会诘疑,回购文物资金不菲,公共财政是否也参与购买?若是,应该公开透明,且丝毫不减损藏家的声誉。怕就怕公帑回购,而且不经民意酝酿。如此回购,既有程序瑕疵,也使国宝回国失去意义,而成为权力意志的变异符号。
原标题: “国宝回家”的真相仍待解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