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展有没有拿来主义

2014年07月25日 10:56   99艺术网  收藏本文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作者:冯漫雨

  双年展作为国际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可视为世界各国新艺术的一个重要呈现窗口。享誉全球的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南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也走过了六十年的岁月,而中国的双年展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如何缩小与国际双年展之间的距离?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在中国式的双年中能否行得通?

  政府:双年展的一张名片?

  纵观全球重要的双年展,无不与政府保持着紧密的关联,即使是最负盛名的威尼斯双年展也不能例外。作为艺术双年展之母,由市长里卡多·塞瓦提可发起,在威尼斯市议会通过决议。自1895年第一届双年展至今,威尼斯双年展很快成为了一个地区具有国际视野、实验精神、开拓性和高投入、大规模展览的代名词。中国的双年展中也不乏政府的身影,如刚刚举办的首届新疆国际双年作为文化部对口的援疆项目之一,是由文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还有创办于2010年的“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双年展作为舶来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入中国,却有着不可磨灭的“中国烙印”。1992年,首届广州双年展由企业主办,但实际上这届双年展依然受到了政府的严厉审查,部分艺术家的作品甚至受到了“下架”的威胁,而这种审查也以一种惯例的方式延续着。批评家王南溟在《上海双年展也要成为寡头政治吗》一文中就“控诉”了政府对上海双年展的过多“干预”。

  在双年展在国内成长的二十多年间,政府的态度也在开放性思潮的影响下发生了转变:从“不配合”到“暗中观望”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努力配合”。在双年展遍地开花之际,更有地方政府自掏腰包解决某些双年展的经费问题,在他们的语境里,“双年展”似乎是树立当地文化品牌形象的万能名片。鉴于东西方体制的差异,“拿来主义”就不能完全照搬,在业内人士看来,找到合适的方式与政府沟通,使得双年展与地方的规划、发展能够结合在一起还是一个长远的课题。

文章关键词: 双年展拿来主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