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华:十年后 即便现在品质的宣纸也会很少了

2014年08月27日 10:38   新浪收藏  收藏本文     

宣纸的主要原材料青檀树 宣纸的主要原材料青檀树 中国宣纸集团乌溪厂区的稻草垛 中国宣纸集团乌溪厂区的稻草垛

  顾村言 徐佳和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项目传承人曹光华

  “目前能够进行宣纸工艺制作的都是40-50岁的人,我敢断言,就是以现在的品质,10年后你能在市场上看到类似相近的品质,也会很少了,当然价格也会不一样。”作为宣纸制作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光华的话让人震惊。他:认为,针对宣纸业的问题,第一需要建立原材料基地,做一系列的沙田稻试验田,第二则是传承人才培养问题。

  安徽泾县小岭,丘陵地貌,车行蜿蜒,进入青山深处,水汽氤氲,一片迷雾。正是因为这样的好山好水,才酝酿了文房四宝中的“纸”——宣纸,中国宣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曹光华出生于泾县小岭宣纸造纸世家。自幼就随父母以造纸为业,潜移默化、从易到难地领悟和掌握了传统宣纸生产工艺,安徽省公布的新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曹光华以“宣纸制作技艺”的项目,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麾下以“光华”命名的光华宣纸工艺厂就位于小岭一带。

  宣纸制作工艺至今流传千年,依然在某些关键技艺方面保持着原有的手工工艺,一些困境也是显而易见的。曹光华对宣纸制造行业充满了深情,但是却反对自己的孩子继续进入造纸这一行。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曹光华说:“目前能够进行宣纸工艺制作的都是40-50岁的人,我敢断言,就是以现在的品质,10年后你能在市场上看到类似相近的品质,也已经很少了,当然价格也会不一样。”

  艺术评论:你认为宣纸制造的特殊性在哪里?

  曹光华:宣纸制造这个产业有其特殊性,其他工人做不了,过去都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形制,且配方手艺传男不传女,家族保密。所以宣纸没有真正完整的制作工艺的“全书”,是家族代代相传,也不需要高学历、高层次文化支撑,更没有完整记载配方的书籍。到1987年、1988年时,国家计划中的厂家还是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参观。

  泾县下面的两家宣纸制造大厂红旗和红星1954年前都是资本家的作坊。小岭到大岭到云岭,是从泾县到九华山的九华大路,小岭很多作坊在1938-1939年日本人的袭击中被毁,1954年小岭与红星厂公私合营,建立乌溪宣纸厂。1970年代,红星厂50%以上的工人都来自小岭。

  艺术评论:现在的造纸工艺,与传统有什么变化?

  曹光华:有部分不一样的。宣纸的发展分几个历史阶段,宋到明,明到清,清到1949年之前,1949年之后至今宣纸的制作工艺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在工艺制作部分,把过去劳动强度大的、工艺制作周期长的用机器替代,周期能缩短的就缩短了。制浆部分就进行了这样的改革,比如说1950年代以前的青檀皮制浆要经过人工的晾晒,反复三次,前后需要一年的时间,牵涉到100多道工序,才能变成白色的檀皮。正因为太繁琐,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进行了改革,改为常压蒸煮,就是把檀皮放在锅里,然后用烧碱进行蒸煮,第一天的蒸煮一般在8个小时到10个小时,之后放在水里洗,漂白,这样,材料上24小时就完全变成了纸浆,这个过程,如果采取最原始传统的方法需要11个月到12个月。第二,制作工艺的过程中,过去的浆要破碎,都采用人工的脚来踩,现在改用机器。比如最早的时候是舂米一样的形式,现在改为石碾,自动翻,用机器洗浆,如洗衣机一般。这都是1970年代至今制作工艺上的改革。制作上的设备改革也使工艺过程缩短了很多,比如每个环节原来需要5个过程,其中有一两个过程繁琐,劳动强度比较大,现在简化了,5个过程里面可能只保存了2个。

  艺术评论:这样的简化和机械化,会不会对现代宣纸的质量产生影响?

  曹光华:肯定对产品后期的质量有影响。古人传下来的对于宣纸的要求比如肌理、材料、环节的要求,并不是哪一代人创造出来的,而是上千年一代代人摸索出来的经验,擅自删改一定会影响质量。所以纸的外观、品质,以及保存时间,和以前是有差别的。

  艺术评论:现在还有没有留存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方法制造的宣纸?

  曹光华: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做到位,也许留下来的就是最简单的过程。如果完全按照传统工艺,一丝不苟,早在清代已经做不到了,现在做到尽量类似的过程,一刀纸以100张计,直接成本最少在2万元以上,现在有2万元一刀纸的市场吗?比如现在一刀纸2000元,我拿一刀价格是其15倍的纸来用,那么效果是不是也能有15倍之巨呢?过去的宣纸3年才能出厂——备料一年,材料制作一年,生产出来之后还要放一年。现在出厂了马上就卖。所以,现在的纸叫新纸,也叫火纸,和陈纸不一样。新纸出来里面的纤维还是烂的,有胶,火气比较大,所以必须放在一个温度湿度适宜的地方,与空气氧化,在静态中运动,纸张的纤维在运动中不断进行收缩、放松,到一定时间之后,放松收缩的比例小了,这个过程就称之为“陈化”过程。

  艺术评论:纸张的质量和绘画风格有关系吗?

  曹光华:具体到纸的制作,纸的手工特性使宣纸同一天同一个槽里出来的都会不一样。

  过去的纸张和现在的纸张结构上不一样,画工笔花鸟的,和画写意的需要的纸张结构也不一样。唐代开始取了檀树皮,果树皮、桑树皮等,都能做纸。水墨画出现在明代,明以前宫廷画家都是画工写的这一类,写意的比较少,大写意的出现与纸张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明以前的纸张里不含草浆,都是用的皮浆,檀皮+稻草的纸浆是从明代开始的。黄河以北产的纸,基本上都称之为棉纸,实际上不是棉做的,是纯皮的,手感比较软。黄河以南称之为皮纸,材料是一样的,但是地域不一,称呼不一。

  明代的画家用我们现在的纸作画会不习惯,明代生产的纸如果我们后世的画家来用,也不习惯,因为明的纸不是一种精细的纸。我们现在能把握纸的晕墨性,可以人为地控制,纤维处理在今天想长一点就能长一点,想短一点就能够短一点,是一种有机的结合,画山水、画焦墨、泼墨、花鸟的等等,都可以在用纸上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在古代是无法做到的,能用就用,不能用,你也只能凑合。古代造纸,无法做到控制墨的走向。

  古代宫廷画家原纸拿回去后,会自行加工,有的加入矾,有的加蜡,有的在豆腐水里过一过,豆腐水里的粉尘颗粒会把纸张纤维的空隙填满,这样的纸张适合画工写,否则画工写的线条,画不好。

  艺术评论:有机质加进去会不会对纸张的保存有影响?

  曹光华:所有的添加物进去,都对纸张的保存有影响,只要添加东西都不可能保存很长时间。比如加了矾的矾宣适合画工笔,但过几年随着空气的交流,矾就自动消解掉,脱落掉一些,所有的加工纸,新的比老的好,但是新的又有个问题就是都是化学制剂,很少自然。

  艺术评论:宣纸发展到今天,既然有了人为可以控制的指标,为什么材料品质上还是降低了呢?

  曹光华:原因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没有了沙田稻草。所谓宣纸就是黄山一带,泾县境内的,特定地区的沙田稻草高秆稻草跟青檀树皮两者合一做出来的原料,以传统工艺做出来的纸,称之为宣纸,除了这一块之外,任何纸张不含沙田稻草,不含青檀树皮,即使你做得一模一样,也能画画写字,都不能称之为宣纸。其他地方产的,不能称之为宣纸。宣纸应该是属于书画纸当中高档的一个部分。

  如今,市场上真正的沙田稻草很少,几乎没有,所以原材料就已经不一样了。沙田稻草的稻子是一季稻,对农民来说,无法赖以生存,现在国家也无法进行高额补贴,沙田稻从1990年代开始慢慢退出了宣纸原料市场。而且,目前能够进行宣纸工艺制作的都是40-50岁的人,我敢断言,就是以现在的品质,10年后你能在市场上看到类似相近的品质,也已经很少了,当然价格也会不一样。

  艺术评论:那你认为目前宣纸生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紧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曹光华:第一个需要建立原材料基地,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办法。要政府补偿,做一系列的沙田稻试验田。还要有当地政府的重视,有意识地请经济专家技术专家来进行评估定位,需要多少基地,发展多少市场,如果有领导重视,有定位,材料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沙田稻草的解决难度不如青檀皮那么高,青檀皮需要5-10年的培育。但是青檀皮目前情况比草要好一些,1200吨的青檀皮产量,但是目前所有的红星厂小厂加起来,1000吨的青檀皮产量,尚不算太紧张。第二要培养技艺的人才,多种方式,保护老艺人,给老艺人解决一系列待遇和解除后顾之忧,有优厚条件。劳动强度大,非常大的灰尘,对人的身体有害,长期接触碳酸钙石灰,且太阳越是大的时候温度越是高的时候越是要工作,太阳下把100多斤的一捆捆草加了石灰的草扛到山上,现在谁愿意干呢?

  艺术评论:宣纸节节高是成本高昂的原因,还是原材料的因素大,是稀缺性,还是艺术市场太繁荣?

  曹光华:每年纸价因为物价指数的正常因素上涨,也有人为因素的上涨,工厂也有人为调节。比如,现在红星可能会有每年500吨的量,但是厂家只卖300吨,那就有200吨的缺口。还有好多人把宣纸作为收藏,其中就有利益,光泾县老百姓手里就囤积了红星厂差不多2-3年的产量。红星厂本来就有个政策,就是陈纸每5年的价格上升10%,10年就是增长20%,于是有些人本身和宣纸没什么关系,就是买了囤积着,有人出价就出手。■

文章关键词: 宣纸工艺艺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