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画风后继无人:提倡水墨艺术全球化

2014年09月08日 10:40   新浪收藏  收藏本文     

 (图注1:钟泗滨作品)  (图注1:钟泗滨作品)

  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热带色彩,这种“南洋风格”曾被视为新加坡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精神的独特财产。而今,水墨画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新加坡的水墨画源流似乎因为时代更迭而逐渐淡去,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南洋画风

  南洋风格与新加坡早期现代艺术息息相关。在新加坡国立美术馆策展总监Low Sze Wee看来,南洋风格的艺术宗旨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转型。

  1938年,艺术家林学大继1923年创办厦门美专之后又在新加坡创立了南洋美专,这也是新加坡首个正规美术院校。1952年开始,一组和南洋美专关系紧密的艺术家——陈宗瑞、陈文希、钟泗宾、刘抗等人多次来到巴厘岛写生,从当地文化中吸收了大量元素。当他们回到新加坡举办联展时,轰动一时。这批艺术家将水墨、油画的技巧和热带地区的新元素进行融合,逐渐发展出一种属于南洋地区的独特艺术类别。南洋风格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新加坡艺术家的创作。

  新加坡独立以来,当地艺术家逐渐开始环顾周围,寻求自己的独特身份和灵感。早期画家,例如施香沱、范昌乾等人不仅画传统水墨题材,同样也会以马来半岛的村庄、热带地区的花草作为笔下主题。陈宗瑞尝试着在水墨中加入阴影,使其更显得现实主义。陈文希则“成功地将中国水墨传统与巴黎学派融合形成新的视觉表现方式”,例如将立体主义等西方元素融入作品。

  而今活跃在新加坡书画界的艺术家,例如陈建坡、赖瑞龙都是施香沱、范昌乾当年的弟子。他们保持着中国水墨的写意传统。与此同时,其他例如陈瑞献、洪雪珍等艺术家只是用水墨作为媒介,他们画笔所描绘的已经全然是新的气象了。

  后继无人?

  随着这几年水墨艺术逐渐在国际艺术界受到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又对新加坡水墨现状作了一番考察。结果发现,情况堪忧。施香沱的弟子、在南洋艺术学院(南洋美专是其前身)教画30多年的陈建坡,刚在今年上半年停止了教学,原因是“没学生”。

  陈建坡告诉记者,上一届学中国画的美术专业文凭学生仅有5名,全部来自中国;这一届只有一名台湾学生选修。水墨画的教授在南洋艺术学院现状堪忧,在新加坡的另一所美术院校——拉萨尔艺术学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负责教授中国水墨选修课的林俊能教授这门课程已经有六年时间,他告诉记者,拉萨尔艺术学院以西方当代艺术发展为学习主线,水墨只是作为一种额外的媒介。“学生们基本上只能够在一年级的时候选修,”林俊能表示,“花13个星期的时间学习。时间太短,只能学点皮毛。”

  教师为了后继无人而困扰,学习水墨画的年轻艺术家同样对于未来的路途感到迷茫。34岁的林琬莹在南洋艺术学院钻研水墨,在水墨面前,她坦言感觉面对一座难以攀越的大山,“画不过老师,比不过亚洲国家那些从小学习水墨的同辈。”2008年从南洋艺术学院毕业的李雨娟(26岁)在校时是主修水墨的两名学生之一。她也有逃不出古人手掌心的痛苦,后来还是选择转战当代艺术的其他媒介。

  陈建坡回忆自己1960年代末在南洋美专学习时期,中国画共有近50名学员,是热门学科。而随着文化大环境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的感情不再。

  而今,新加坡的80后艺术家中,几乎看不到有谁以水墨为主要创作媒介。郑木彰、洪雪珍、姚诗韵、郭捷忻等以水墨进行创作的艺术家都生于1970年代。

  1995年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的郑木彰(41岁)认为,要在水墨的艺术世界里有所作为“很难”。“水墨有它几千年的传统,无论组织结构都有自己一套很好的框架。如果你改变一半,保留一半,结果会很怪。因此,你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系统,又要保留水墨的韵味。”

  对话新加坡国立美术馆前馆长、艺术专家郭建超

  “水墨是重要文化资源,必须找到一种方式跟世界分享”

  记者:您作为一个新加坡策展人,怎么看后现代和中国水墨的问题?

  郭建超:我觉得水墨课题必须是一个国际课题。中国的水墨有这么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从商朝末期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将近三千年,世界上有多少艺术的传统是那么久的?所以水墨肯定是一个国际的课题,因为它也是人类的课题。

  记者:现在关于水墨的讨论还蛮多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之前也做了一档水墨的展览。从国际视野来看,一些人可能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或者媒介。您觉得当代水墨还有没有包涵一些文人性在其中?

  郭建超:在文化史上,水墨画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朝廷里本来就有画院的画家,但是朝中大臣的文化趣味却在于朝堂之外的山林之间,尤其在明朝董其昌之后,也就是十六世纪中期之后,整个文人画的脉络就被制度化了,文人画就被纳入了中国绘画的正统。其实它的背景却恰恰是不在于朝廷或者制度之内的,却被朝廷所瞻仰,这是个很特殊的现象。

  这个特殊的现象对当下的中国文化环境有怎么样的意义?中国官员喜欢文人画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官员在找寻一种文化标志和符号吗?我对此不是很了解,但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然而,毕竟水墨、山水或者文人画并不是那么容易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接受。很多人中文都不懂,更不要提书法,这对于华语文化圈以外的人是非常难的。这也不能去怪别人没有能力去理解,因为他学习中文语言可能需要十年,学书法又是十年,是很难的。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强势地崛起,有一些人把水墨或者文人画看作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国外的艺术界就会对此有一种情绪,一方面是出于不了解,一方面是出于抵触,他们会觉得:水墨是你们国家非常陈旧的东西,我们可没有兴趣,我们现在做的是当代艺术。这样的问题是存在的,越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中国艺术界越有责任去向国际上说明解释水墨到底是什

  所以水墨的课题是很重要的。之前谈到的两个课题,首先是“文人”的概念在当下社会有什么样当代的意义?另一个就是在全球的范围里面,这些古老的价值观如何跟国际艺术界沟通?

文章关键词: 南洋画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