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为何大师层出不穷

2014年09月10日 07:37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文/詹皓(艺术评论家)    

  大家都知道中国当代艺术界有“四大天王”,市场虽然高开低走了好几年,可至今价格还是辣豁豁的,那么,中国国画界的天王你知道么,他们给社会带来了什么你知道么?

  最近,有人爆料,说某著名画家在地摊上买了画,署上自己名字,经过运作,把作品摆进了人民大会堂,因此一跃成为“大师级”画家。此消息准确与否尚难判断,但由此却想到国画界一些乱象,如不加揭示,足以贻害后世,比如国画界的那些天王们。

  精研美术史后,发现一个现象:但凡能让全社会记住并认可的艺术大师,除了技艺确有独到之处外,还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有:系出名门、幕后推手、广交权贵、上流圈子、社会活动、门徒传布等。一个时代里,美术史一般只能记住两三个名字,作为红花凸显,其他的人,再努力、再勤奋、再有天才,也只能当当绿叶。

  我们当下的国画艺术天王们牢记并实践着美术史前辈们的成功之道。他们视权贵人物为艺术生涯之命脉,把与权贵交往当作人生的最大资本,画展不是比作品好坏,而是比开幕式站台嘉宾或参观嘉宾的行政级别;那些天王们聊天时,基本不会聊艺术,聊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话题,有位天王在饭局上甚至大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许这就是长期跟权贵交往养成的良好习惯。

  对于自己的画能挂在什么地方,天王们十分重视。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是最起码的,最好还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两会驻地、城市标志建筑大堂、机场贵宾室等等,也都是天王们最钟情的地方;还有人喜欢往航天飞机上放画,希望自己的名气和画价一飞冲天。

  并且,参加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是天王们十分喜好的。比如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以及超大型慈善募捐,看中的,无非是活动的传媒放大效应。天王们无论年轻时从哪里毕业,日后都会欣然接受某某大学、某某画院、某某研究机构的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名誉院长、终身教授之类头衔,天王当然不可以没学问,不然怎么告诉别人我有学问呢? 

  天王们还喜欢攀附艺术高枝,比如师从某位路人皆知的艺术巨匠,或者画风紧贴画史上的某个技法高峰;天王们还喜欢把画拿到国际艺术殿堂上去展,进卢浮宫、进大都会、进联合国的劲头丝毫不亚于歌唱家对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追逐。天王们混的圈子绝对高大上,说出来吓你一跳,其关系网几乎占据了社会最重要、最让人如星空般仰望的人脉资源,是任何一个商人、准名人听了都垂涎欲滴的。

  对于门徒,天王们似乎也永不嫌多,工作室里门庭若市,陪着笑脸在身边伺候的人一大堆,这些人在外面也都是有头有脸的。有的天王还分地域招收门徒,颇具战略眼光,似乎要把红旗插遍祖国的万水千山。

  这样的人成为天王,本来也是他自己付出巨大努力得来的,似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因为名气太响,从而影响美术史或者学术上的价值判断,把他们的作品作为这个时代最好的作品——人们往往拿名气判定作品好坏,这是人性普遍弱点——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奉劝那些为天王们的名气而买单的收藏,赶紧在该天王营销活动热力持续之际顺利转手给下一个买家。

文章关键词: 艺术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