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雕塑照见残缺的公共意识

2014年09月26日 11:04   红网  微博 收藏本文     

  [社会视点]戈海(四川职员)

  青奥会前,位于河西的青奥文化体育公园门前的青奥轴线上,竖起了31组代表青奥竞赛项目的体育雕塑。这些雕塑也成了市民们喜爱的景点之一。然而,最近有市民发现,其中不少雕塑已经“伤痕累累”。“原本是一道风景线,现在反而成了瑕疵。”一位市民惋惜地说。(9月25日人民网)

  日前,有媒体爆料,南京为青奥会突击栽种的苗木出现枯死。如今,青奥主题公园的雕像也成了缺胳膊少腿的存在。青奥雕塑“伤痕累累”既有材料本身的缺陷,也有相关管理部门管理不当的原因,更有市民缺乏保护公共财物意识的原因。

  不过,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应思考一个问题:青奥会走了,为何身后还留下一连串的尾巴?一方面,青奥会期间,比赛才是大事,各种细枝末节、无伤大雅的行为,被青奥会本身的喧闹所掩盖;另一方面,则是城市只专注于做表面文章。客人来了请上座,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外人。此时不管是城市管理者还是市民,都在竭力做好接待工作,热情、大方、文明、礼貌成为张张响亮的名片。但客人走了,端着的架子终于放下来,鞋子可以乱扔了,垃圾可以随意丢了,一些公共利益、秩序规则也可以不管不顾了。回过头来,还是自己的方便、利益最重要。

  其实,包括奥运会在内,在大型赛事举办期间,人们会发掘出这个城市与以往不一样的一些品质。譬如,人与人之间很友善,市民公共意识很高,道路交通基本不堵,公园环境十分整洁,蓝天白云总是那么美丽。然而,赛事过后,一切回归原点,该有的问题都重新暴露出来。以前述新闻中的雕塑为例,材料不坚固是一方面,但如果管理得当,也能放七八年之久。不过,对一些喜欢攀爬、抓着雕塑荡秋千的人来讲,这种材料就大大地弱了,正如纵容孙子攀爬雕塑的那位老人所言:如果换成铜的,就不会坏成这样。

  这个逻辑看似强大,可实际上纯属胡搅蛮缠。作为艺术品的雕塑,何时有了供游人攀爬、拉拽的功能?雕塑艺术品的价值是通过人眼看见进而产生心灵触动,而不是回归到原始社会,去爬上爬下的。而且,对小偷来讲,换成铜的,刚好又可以赚点小钱了。从这个角度讲,市民公共意识的缺乏,才是导致雕塑残疾的罪魁祸首。青奥会走了,赛事期间令人称道的公共意识也随风而去。当然,公园管理方的职责同样不小,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制止损坏行为的发生,也能很好保护雕塑。

  青奥会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带走各种城市弊病。我们借助举办大型赛事提升城市竞争力与影响力,但赛事结束后,似乎一切回到从前。这样的结果值得反思,大型赛事留给城市的财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拉动经济与提升城市知名度上,更重要的在于,惠及城市的方方面面,环境更美、市民素质更高、人与人关系更密切、城市管理更科学等等。如果一次大型赛会,不能让城市发生显著的向好的变化,这样的赛事真的没必要,只是劳民伤财而已。

  来源: 潇湘晨报

文章关键词: 青奥会雕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