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性文物保护的悲剧

2014年10月20日 13:10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原标题:功利性文物保护的悲剧

  德国历史学家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由衷地感慨: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也会有,而你们曾经拥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

  永远不会有的上花人民会场仅余门面,不站在现场根本无法体会揪心的痛惜,满地的红砖和老物件就是被踩在脚下的历史在哭泣。

  岌岌可危的上花人民会场曾经不断地呐喊:“是不是等哪天我倒了,才来管我呢?”很可惜,县、市以及省三级文物管理部门都用函文层层下达要求保护的意思,它终于还是倒了。

  函来函往的形式主义的保护

  只是这场悲剧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文物保护,利益和动机,已然超越历史责任感。采访中,记者很明显感受到,在上花人民会场要不要成为文保单位这一问题上,当地政府的纠结,不要最

  好,要了麻烦。因为他们发现文保单位其实是掣肘地方大拆大建的紧箍咒,更是得计算投入和产出比的经济账。

  这样的功利性思维很致命,上花人民会场修缮方案费用跨度相差了近30倍,有人说保护性维修好,有人说应该抢救性维修,而又有人提出不如整体性维修。各种论证就在一句“政府差钱”中顶得人没脾气,《文物保护法》中“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规定早已抛之脑后,任由文物自身自灭,因为“自然灭失的文物,不用承担责任”。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对于文物保护,我们需要反思与纠偏。

  来源:福建日报

文章关键词: 文物保护功利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