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收藏家的三个阶层
中国新一代收藏家正在浮出水面。随着本地艺术品市场在过去十年间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我们目前正在见证中国出现的一种艺术收藏和慈善事业的新路径。这些收藏家改变了艺术品市场传统玩家的运作模式,后者反而需要快速适应,以追赶这些新生力量。
那么,这些艺术世界的新行动者都是谁?在中国,似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阶层。
第一个阶层是新一代的收藏家,他们的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尤其热衷于涉猎当代艺术,比之自己的长辈,他们的收藏方式很是不同。他们不只关注中国艺术,他们也不只考虑绘画或是雕塑,更涉足视频艺术那样的媒体。他们不吝于在艺术品身上花费大量金钱,他们在艺术画廊和拍卖圈子里拥有同等的影响力。苏富比(Sotheby’s)、佳士得(Christie’s)以及本地的其他拍卖行对此了如指掌,它们正着眼于这些收藏家所代表的巨大潜力。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还只是“买家”,但正如佳士得的布赖特·格文(Brett Gorvy)所说,一个关键任务是“把(这些)买家转变为收藏家”。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企业家、银行家以及巨富家族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传人——仍在成形的过程中:他们喜爱艺术,但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然而,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一旦起程,就会走得很快。一些艺术博览会,比如Art021,专门面向这个新收藏家群体。文化事业单位同样特别关注这些人,因为这个群体可能代表的不仅仅是新一代的收藏家,还可能是未来的赞助人。
第二个阶层位于收藏家频谱的另一端,他们是一群超级收藏家,是拍卖行的新兴重量级人物,并且正在购买前景可期的西方艺术作品,从印象派到近代艺术再到当代艺术,不一而足。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顶级卖家俱乐部的新来者,这是一个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群体。他们的收藏并非是从低价艺术品起步,而是直接从艺术杰作开始。这类收藏家的活动例证现在已经稀松平常:55岁的张兰是中国的餐饮业巨头,她最近出资3,000万美元购买了沃霍尔(Warhol)和基彭贝尔格(Kippenberger)的作品,而据称这并非她的首笔巨资收购。在纽约佳士得销售总额达到7.45亿美元的春季夜场拍卖会上,佳士得亚洲区副主席李昕——也被视为“艺术世界最值得联系的专家”——的中国客户贡献了总销售额的30%,并在成交额前十位的交易中占据了一半席位,其中包括以8,080万美元成交的培根(Bacon)三联画。当人们想知道艺术品市场的成交纪录到底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时,这些新买家可能就是答案。
最后一个阶层可能拥有最强大和最深远的潜力,他们介乎超级收藏家和新生艺术赞助人之间。这个群体仍在形成当中——他们不仅花钱购买艺术品和建立私人博物馆,而且也热衷于对本地和国际艺术界施加影响,或是通过合作,或是通过展览,或是通过捐赠。郑志刚(Adrian Cheng)是这种潮流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出生于香港,在美国接受教育。他是新世界发展公司(New World Development)的执行董事,K11艺术基金会(K11 Art Foundation)的创始人,以及数家国际性博物馆的理事会成员,其中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和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郑志刚今年还未满35岁,却已经是数家知名机构的合作伙伴,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东京宫(Palais de Tokyo)以及军械库画展(Armory Show),还有更多博物馆也在关注他。郑志刚还涉足策展活动,比如艺术家张恩利(Zhang Enli)在香港举行的个展。像郑志刚这种拥有热情、精力、手腕和全球影响力的人物,中国目前还没有太多,更不用说世界其他地方了。但我们可以肯定,他对中国其他青年领袖来说是一种启示,后者可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跟随郑志刚的脚步成为重要的艺术赞助人,并走出亚洲到达更远的地方。
要想了解这些动态和阶层如何演变,我们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一些潮流可能消失,由其他人引领风骚。习近平领导的反腐运动已经重创奢侈品行业,艺术品买家是否同样会受到波及?年轻中国收藏家的存在会不会朝生暮死?这些正是如今画廊、拍卖行和经销商试图回答的重要问题。
(译 何无鱼 校 丁盈幸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