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就是写生时的导演

2014年11月09日 10: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画家对花卉的描绘不是为了模拟及再现客观物象,作画的目的是为了写心。

  本期专家:著名画家、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陈少珊

  文、图/记者林琳

  写生是岭南绘画的传统,也是许多老先生所提倡和强调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写生”的含义,很多人觉得写生就是对着东西一笔一画、一模一样地画下来,这只是西洋的写生。在中国,写生属于美学范畴,是相对于写神、意境而存在的美学概念。

  花鸟画史上有一些关于花卉写生的记载,其中最有启发意义的是宋代的赵昌:“他每晨必于朝露之下绕花栏观察花木神态,调彩描绘,自号‘写生赵昌’,‘写生一词可能本于此。”按以上画史的记载,有两点值得注意,赵昌的写生观察方法是移动地绕着花栏观察,并且注意到了花卉的“神态”,把花卉当作有生命的东西来对待。

  “写生”一词的提出与形神论有关,面对物象作画,在人物要求“写真”意思是绘写人物如真,亦称“传神”,在山水要“写意”,突出意境的表达,在花鸟为“写生”,即“写动植物之生意也”。

  画家对花卉的描绘不是为了模拟及再现客观物象,作画的目的是为了写心,通过富于情感的花卉形象表露画者对自然、客观以至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认识,高层次的写生还要表达一定的情调、气氛和意境。

  我曾到岭东山区写生,对当地一种高大的野菊花很感兴趣,这种植物在田埂、村前、屋后、池塘边随处可见,与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原始闲适的农家生活十分协调。因此我多次把这种大菊花入画,写生时强调枝干对画面的垂直分割,强调枯叶扭曲与团块的感觉,果子的造型饱满圆实,参差错落地挂在树梢上,画面产生了浓浓的秋意,节奏感很强。而这种变型处理是在无意间完成的。

  写生是“超级主动”的。写生时对花卉形态结构、生长规律以及生态做深入细致的考察,其目的是为了使画者发挥最大的自由度,更好地为花传神、为己写意。

  据说潘天寿先生到雁荡山写生,并没有马上动手去画,而是摘下山花进行解剖。他的雁荡山花的创作都很生动,可见只有对物理物态熟记于心,才能随心所欲又不逾矩。我常做这样的比喻,写生的对象犹如演员,画者好像导演一样安排表演的剧情与场景,随心所欲而又合情合理。

  中国人写生的逻辑是超越时空的。写生时不受时空限制,不做固定的焦点观察,而是把所见、所想、所知综合运用于画面,因而画家笔下写生的并不是特定时空中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水乳交融的产物。对于收藏者来说,只有了解了中国写生的含义,才能懂得鉴赏好的中国书画作品。

文章关键词: 写生画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