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雕创新是有步骤地引导潮流
在我看来,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的截然否定,而是有步骤地引导潮流。
本期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股价非遗传人张民辉
文、图/记者林琳
我的雕刻生涯经历了两个关,但这同时也是我人生的转机。1989年是我踏进大新象牙厂的第17个年头。这一年,大象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第一类,全世界范围内禁止象牙原料及象牙制品贸易。这对以牙雕工艺为生的艺人们无疑是一个打击,当时大批技术骨干纷纷转行。
但我不愿离开这个行当,所以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工友白手起家,在广州芳村一间简陋的农民屋内创办了“花城博雅工艺厂”,开始探索牙雕艺术的原材料创新。
创新是最难的事情。我们想用牛骨代替象牙,首先要解决的是骨雕表面的色泽问题。牛骨经过雕刻后,表面一旦接触潮湿空气就容易变质发霉,很难保存长久。北方向来也有骨雕,但即使用加彩方法也难掩饰发霉的现象。我们经过反复的试验,创造了骨料脱脂净化新技术,在骨雕替代牙雕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其次要解决镶嵌拼接的技术。骨头料薄而空心,能用的部位有限,我们巧妙运用错位衔接、自然穿插等方式方法,力求化解接口。
第二“关”出现在20世纪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原本厂里的骨雕艺术品已经初步打开了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市场,但不少主要客户在金融风暴之下破产,骨雕产品大部分积压。不过,厂里40多个员工一起熬过了几个月。等危机慢慢过去,同伴们更加齐心协力,创作、生产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我看来,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的截然否定,而是有步骤地引导潮流。以前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喜好,我用骨雕做过外国文化题材,但并不是太受欢迎,反倒是传统的福禄寿、松竹梅、牙球、船坊更受市场的喜爱。不过在艺术领域,我还是希望自己及其他牙雕、骨雕的艺人能不停步地追求下去,在题材和造型上大胆探索。
去年广东省第二届工艺博览会上,我推出一批反映传统与时尚结合的作品如 “时间艺术”艺术品手表系列,尝试了一次“跨界艺术创作”,不过“牙雕表盘”太薄,所以后来又作了调整。这个月下旬广东的民间工艺精品要展出,希望包括牙雕和骨雕在内的广东当代工艺能够再一次百花齐放。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