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字画情结

2014年11月21日 08:03   扬子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孔祥东(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文/孔祥东

  宣纸柔软的质地,生来就有养手的感觉,施予墨或色彩,漫漶的舒朗、匀称、韵致,很容易显出一些天造地作的趣味,国人对字纸素有图腾般的情结,现在加上投资与收藏的鼓动,凡是宣纸上写的、画的,就更有人视若宝物。尽管不是写在、画在宣纸上的都能卖钱,倘若不花钱得到或很便宜买到,人们对财富的希冀,总是像宣纸上化开的墨晕,自然而不可遏制地向四面扩展。投资与收藏愈演愈烈,其态势不亚于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如股评家、荐股达人应运而生,书画市场出现像天师一样推荐未来有增值潜力书画家的人,他们或者是没有学术成就的圈内人,或者是从未涉足过一流书画的买卖者。

  时代潮流,让几乎所有的新生代书画家都打未来增值这张牌,所有能在宣纸上写写画画的人都血脉贲张地加入这个看似繁荣却早已没落的行当一起操练。有隔代收藏的说法,其意应为:当代的东西要经过充分使用,在流传中经过大量淘汰,价值得到验证的才有可能进入收藏领域。而当代商业模式无法忍耐这漫长的过程,只要未来有一丝可供遐想的余地,就先把属于子孙的钱给赚了。许多人手上的当代书画藏品,就是这种投资增值概念下被推销的产品,可以断定绝大多数未来不但不能增值,相反会成为精心保管的垃圾。

  全民参与的热情总是无法遏制,很难向他们说得清,社会生活中无数日常用品都具有艺术性,但不是具有艺术性的物品都值得收藏。相反书画虽可笼统的称为艺术品,但有些艺术含量却很低,财富性便不高。世界上如果有天生能投资增值的东西,得先机者首先自己会囤积,而当代书画家普遍都在卖自己的字画,一次次地换房子、一次次换车子。财富效应会让稀缺资源,包括艺术品,有增值趋势,但所有这样的资源即时交易都是溢价的,溢价就是泡沫。社会财富增长和时间推移会填平泡沫,也会让泡沫破灭现出原形。

  如果人人都期望自己收藏的书画未来增值,我想告诉大家每年书画增加多少存量。我询问了泾县宣纸的产量:2013年红星加上各种有品牌的年产合计800吨,无品牌的统称为书画纸年产10000吨。红星棉料换算成标准四尺纸,每吨400刀(每刀100张,每张8平方尺);书画纸每吨320刀。粗略估算,品牌纸基本都是被用于画画写字的:800吨×400刀×100张×8平尺=2.56亿平方尺。如果书画纸都被用于画画写字:10000×320×100×8=25.6亿平方尺。可怕吗?这个数字虽然不精确,但绝对不会高估,因为宣纸这种传统造纸工艺在四川、贵州、河北、浙江富阳,还有大量生产,把这些地方产的纸折抵裱画、印刷等其他用途应该还有富余。

  我不知道国人为什么如此乐于囤积财富?甚至直接囤积宣纸、名酒。我问一位定居美国的中国画家,他说也卖画给美国人,但他们买画就是为了装饰,没有人指望增值,所以不能像卖给国人那么贵。

 

文章关键词: 字画情结宣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