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不容易符合艺术竞赛机制

2014年12月08日 10:47   金羊网-新快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梁照堂(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画种,在某种意义上是国画的最高代表。从字面上理解,文人画之“文”尤指文化修养,“人”即人品,而“画”即笔墨技巧。文人画初由古代文学家吟诗作赋之余所创作,尤以王维、苏东坡、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他们精通诗、书、画、印,较高的文化修养使其作品具有很高的哲思高度、深度、厚度,所以其文人画功夫多在画外,正合中国文化的“经意之极,若不经意”之意。

  文人画是国画与西画之间区别最显著的一个画种,它更突出国画的哲学、画家的文化修养与人品高度,落地到画中,主要体现在诗、书、画、印上;而西方绘画的重点在于绘画语言。上世纪中国文化落后,而西画则以一种新的面貌传入中国。由于民族自信心不足,即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知识分子,如康有为、陈独秀,亦主张用西画改造国画。受大环境影响,当时新的美术教育制度便是建立在西方的素描、色彩基础之上。如今多数美院强调学生初入学便学习素描、色彩等西方绘画技巧。在这种美术教育体制下,确实培养了不少人才,解决了国画难以表现生活、表现时代的问题。但从某个意义上说,它是违反了国画的基础,虽在绘画中用了中国的笔墨功夫,核心却是西方的素描、色彩,所以现在很难出现一位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这样真真正正的文人画大师,培养出的更多是像徐悲鸿、黄胄这样的画家。站在国画的角度看,他们的画不仅少了一些传统文化,更少了一份思想、哲学高度、深度与厚度,多了一份开拓性。

  文人画用水墨写意,哲思及文化更偏向中国形而上的老庄哲学,从古至今一直传承、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画家自封其画为“新文人画”。与文人画相较,这种“新文人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画家们在画里融入了西方绘画元素,不仅不传统,更没有文人画的高度、深度与厚度。因此,“新文人画”是否经得起历史考验而留存下来,很难说。

  要画好文人画,画家首先要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哲学根基,精通中国的诗、书、画、印、文,其次还要收心养性,潜心创作。在商业大环境下,只有少数画家能够做到以上境界,而这少数画家,能够越画越深,画出一定的高度,那就更少了。另外的问题还在于,许多画家认识水平不深,不潜心创作文人画,便对文人画持否定态度。即便这样,我认为文人画仍然后继有人。我希望,随着时代发展,文人画这种中国瑰宝,能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当今社会,文人画不容易符合竞赛机制,在各种艺术评比当中,很难获奖。假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这样的大师生活在现代,其作品也多数会落选。但落选不是绘画水平低的代名词,画文人画是一种自我修养,其高度、深度、厚度往往不会通过比赛体现出来,而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

  因此,在拍卖会上拍得高价的画,不一定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需要经过考验。可以从“时间”、“时期”、“历史”三方面来理解。从“时间”而言,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多数是对立的,哲思及文化高度越高,画得越好的画,越难卖出去;相反,贴近生活,接近市场的画,卖得越好;随着“时间”推至“时期”,由于画家赢得市场的认可,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越来越接近;成为“历史”后,画家积累了一定的学术、名声高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便一致了。例如,当年黄宾虹的画一张也卖不出去,但如今价值连城,他的作品经过历史沉淀、筛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相反,当年很抢手的画,现在可能一钱不值。

 

文章关键词: 文人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