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溥心畬个案研究成果侧记
文/陈琳
溥儒 (1896-1963),字心畬,原名爱新觉罗·溥儒,清恭亲王奕之孙。20世纪中国画坛传统派代表人物,曾在北平艺专教授中国画,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与张大千、黄君璧并称“渡海三家”。然而这位当时颇负盛名的画家,由于历史、政治等复杂原因,一直缺少应有的关注和深入的个案研究,甚至一度在美术馆的展览中绝迹,而仅见于各大拍卖的近现代书画专场。前不久北京画院举办的“松窗采薇——溥心畬绘画作品展”汇集吉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以及台湾私人收藏溥心畬渡海前后作品100余幅,堪称近年大陆所举办溥心畬展览规模和质量都比较高的一次,而更关键之处在于本次展览真正是以学术研究为核心而形成的对成果的呈现,其背后所蕴含的关于溥心畬个案研究的推动和进展更值得加以关注。
在此之前,大陆对溥心畬的关注和研究甚少,所发表的论文多为生平、艺术特色的介绍性的文章,如龚产兴2005年“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借古以开今——溥心畬书画艺术》,闫立群《广取博收 卓然成家——吉林省博物院藏溥心畬早年绘画》等文,对史料的梳理并不严谨,对溥心畬书画艺术仅泛泛介绍,缺乏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启功曾师从溥心畬学习绘画,其论文《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溥心畬绘画风格的传承》、《评溥心畬的新千字文》,内容较为详实确凿,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对溥心畬书画艺术成就的评价也颇为客观中肯。此外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届博士孙旭光的博士论文《应时而变·利行合一——“恭王府藏品”与溥心畬研究》,以恭王府旧藏及现有溥心畬作品为核心,较为系统的梳理了溥心畬与恭王府相关的生平经历,将恭王府藏溥心畬作品进行了系统划分,并通过恭王府藏品及相关文献分析溥心畬生活及交游情况。总体而言大陆对溥心畬的研究普遍较为薄弱,未能形成系列性的个案研究,几乎无研究性专著出版。而在台湾学界对溥心畬也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目前相关著述多集中在溥心畬的特殊身份、经历和生平逸事方面。台中东海大学詹前裕曾发表论文《溥心畬先生渡台后的晚年生活》,并有著作《复古的文人逸事》,此外溥心畬相关著述也多为传记性书籍,如林铨居《王孙·逸事·溥心畬》,溥心畬弟子徐建华口述回忆录《丹青墨情》等,朱传誉主编《溥心畬传记资料》汇集史料较为全面,王家诚著《文人画家的艺术与传奇》也涉及对其艺术造诣的评述。以溥心畬为研究对象的硕博士论文也屈指可数,中国文化大学硕士董良硕《师古超尘、雅逸儒士-溥儒先生书法与绘画艺术之研究》,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王琼馨《溥心畬诗书画研究》,辅仁大学硕士廖怡蘋《溥儒诗歌研究》等,其中东海大学硕士廖光祥的论文《溥心畬绘画中的异彩──灵异鬼怪图之研究》,关注点及角度颇为独特,论文以溥心畬晚年创作颇多的鬼怪题材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艺术史的角度,通过内容形式的探究与图像解析,探求溥心畬鬼怪题材画之创作背景、内在隐含意义,并将此类作品置于整个灵异鬼怪画史中,探究其价值与贡献。
此次“松窗采薇——溥心畬绘画作品展”展览期间举办了与溥心畬相关的系列讲座和论坛,多位研究者的成果在溥心畬研究的多个层面都有所推进,如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曹庆晖老师的发言,从北平艺专时期相关史料和中央美院目前所藏溥心畬作品出发,对溥心畬在北平艺专任教期间的一些史实进行了澄清和坐实,尽管未形成系统的专题性研究,但是这些史料的发现和梳理对于还原溥心畬以及北平艺专的真实原貌是不可或缺的基石。首都博物馆研究员倪葭的发言主题为《溥心畬粗笔山水解析》,以溥儒所创作数量可观但是鲜少有专门研究的粗笔山水为关注对象,从图式、笔墨技法等角度对该类作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对溥心畬山水画的风格图式来源和创作面貌的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溥心畬研究最为系统并具推动性的,当属艺研院的杭春晓研究员,他也是本次展览的主要策划人。杭春晓2011年以前便开始关注溥心畬并进行相关研究,多围绕溥心畬的特殊身份及心理展开,研究成果近年多次在研讨会、论坛等学术平台发表。如今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及美院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北平艺专与民国美术”学术研讨会上,杭春晓发言题目为《“国”的想象与表述——傅心畬的“自我假定”与“主体重构”》,主要应用西方语言学分裂的能指概念来研究皇族遗民画家傅心畬的身份主体想象,从他与陈师曾的交往通信以及后期绘画题诗等都能看出他内心中“国”的概念变化。10月份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的“山高水长:艺专的先生们”系列讲习会的第五讲,杭春晓作为主讲人发表了题为《松窗叠影——溥心畬的“传统”与转化》讲座,通过将溥心畬作品和古代绘画进行图像比对,分析溥心畬山水画创作的图式由来,认为即便溥心畬自题中有“对写”表述,其画也并非面对自然对象的写生,而是将已存画幅作为母本,“通过画家自身的修辞语汇方式进入自然”,剖析溥心畬绘画与明代绘画方法的直接关系,认为溥心畬将临摹作为一种改编方式,进而实现绘画修辞的自我生成,继而又通过文献材料讨论了溥心畬作品的知识来源,最终落回到溥心畬特殊的身份背景,得出其通过对自我遗民身份的选择,形成了诗词多用典故,书画中物象借用历史既定意义表达自我意义的独特表述方式,不同于金城、陈师曾等以日本、西方为外部参照实现的艺术创新,溥心畬的艺术创作是一种在封闭体系内所寻求的内部突破。本次展览期间,杭春晓与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围绕溥心畬传奇的生活经历进行了一次对谈,尽管是较为随性的谈话方式,但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非常关键且值得深思,如溥心畬与二十世纪价值体系认知的“纠结”、过度状态下溥心畬特殊的文化现象等。在当今的美术史研究语境之下重新定位溥心畬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史中的位置,他恰如远古漂落孤立大陆的生物,与原本的同族近亲经历了迥异的进化过程从而生成特殊的形态,因此具有了作为对照的极高的研究价值。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