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当代艺术多为洗脑式欺骗

2015年07月23日08:00   环球时报   微博收藏本文     

  河 清

  如今房地产降温,有一股强大力量在忽悠中国民间资本去收藏“当代艺术”,这种所谓艺术品投资将涉及中国民营企业家百千亿元财富,本人深感忧虑,因为这种“当代艺术”构成了一种金融骗术。

  何为“当代艺术”?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日常物品就是艺术品,日常生活就是艺术。就是说,艺术与生活没有区别,人人都是艺术家。

  “当代艺术”的祖师爷法国人杜尚,曾在1917年把一个小便池作为“艺术品”送去展览。此事半个世纪后被美国人奉为样板,把日常物品拿来装置陈列起来,就成了“波普艺术”。波普Pop,即“流俗”之意。1964年,美国波普教父沃霍尔,在地上堆了一堆西红柿汤料的箱子,指之曰:这就是艺术品。于是这些箱子就被点化为“艺术品”。意大利人曼佐尼用自己大便制作了90盒《艺术家之屎》的罐头,以黄金价出售,有一罐现被收藏在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

  “当代艺术”强调这些日常物品是表达“观念”:哥卖的不是俗物,而是“观念”。在失去了“美术”的观赏性后,“当代艺术”还有一个特征,是其金融投机性,完全成了金融产品。杜尚的小便池,1999年就拍到176万美元。英国“当代艺术”巨星赫斯特的一个药柜子,从最初的十几万英镑,十多年后被炒到1000多万美元。

  小便池都成了“艺术”,艺术变成一个指认和命名日常物品的活动,成了一种真正的指鹿为马,点石成金的现代巫术。事实上,西方有识之士也指出了“当代艺术”的欺诈性。英国著名评论家罗杰·斯克鲁顿,去年底在BBC新闻杂志激烈批评西方“当代艺术”是“撒谎和造假”。法国著名哲人波德里亚尔也明确斥责:“当代艺术一钱不值!”

  2008年西方爆发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对“当代艺术”的金融投机日益力不从心。一些“当代艺术”的国际掮客和代理人,正加紧对中国民间进行“当代艺术”的忽悠。各种经营“当代艺术”的民间“美术馆”,在各地出现。

  人们可以问一个很简单、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小便池究竟是不是“艺术品”?这是一个关乎“当代艺术”是不是艺术的根本问题。“当代艺术”圈从来都不敢将其拿到公共平台上,让大家来评判讨论。笔者认为,把小便池说成是艺术品,完全是一种洗脑式的欺骗。指认、命名日常物品为艺术品,是一种危害性巨大的金融骗术。国人应当认清这种奇奇怪怪“艺术”背后的金融骗术。▲(作者是浙江大学教授,著有《艺术的阴谋》)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当代艺术洗脑欺骗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