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家具设计初发声

2015年08月24日15:2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清风禅榻(半木作品)打出名号的半木,不再被问和其他人的家具有什么不同,“清风”禅榻在一众参展作品中是一眼即可认出的“半木风格”。借鉴风衣的裁剪手法,可以脱卸的纯麻垂挂固定在胡桃木框架上,引清风来。(图片提供:半木)   清风禅榻(半木作品)打出名号的半木,不再被问和其他人的家具有什么不同,“清风”禅榻在一众参展作品中是一眼即可认出的“半木风格”。借鉴风衣的裁剪手法,可以脱卸的纯麻垂挂固定在胡桃木框架上,引清风来。(图片提供:半木) 三人行(多少作品)“三人行”坐墩和茶几是候正光最为知名的作品。三个坐墩像是敦厚好学的学生,围着步道的老师(茶几)。更为实用的是:茶几可以分拆成3个独立个体,因此单件总数是6件,产品数量是4件(即3个坐墩1个茶几)。(图片提供:多少)   三人行(多少作品)“三人行”坐墩和茶几是候正光最为知名的作品。三个坐墩像是敦厚好学的学生,围着步道的老师(茶几)。更为实用的是:茶几可以分拆成3个独立个体,因此单件总数是6件,产品数量是4件(即3个坐墩1个茶几)。(图片提供:多少) 万花筒(陈大瑞作品)万花筒的设计很受孩子的喜欢,高高的椅背靠着舒服,几个座椅围着摆起来像盛开的鲜花。需要注意的是,高158厘米的“万花筒”更适合大空间使用,小空间可能会稍觉局促。(图片提供:木美)   万花筒(陈大瑞作品)万花筒的设计很受孩子的喜欢,高高的椅背靠着舒服,几个座椅围着摆起来像盛开的鲜花。需要注意的是,高158厘米的“万花筒”更适合大空间使用,小空间可能会稍觉局促。(图片提供:木美)

  文/汤石香 

  编者按>>>

  2015年的中国设计进行时,离不开早几年的铺垫和尝试。从因抄袭问题被米兰排斥,“中国人禁入”的牌子深深刺痛了中国设计的心,到2014年中国设计登上米兰设计周的核心殿堂——米兰大学举办主题展览,这期间,中国设计的进步和反思显而易见。2012年成为中国设计上米兰的重要分界点,因此本刊以2012年为起点,盘点历年米兰设计周上的中国设计亮点。回首,是为了更坚定地再出发。中国设计,加油!

  2012年的4月,对于中国家具设计界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山寨而备受争议的中国设计,在这一年浩浩荡荡地上米兰。一个展览、两方合办,50多个设计师、80多件家具亮相米兰设计周场外展核心区域托尔托纳区的安萨尔多中心。

  这个名为“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的展览,由北京国际设计周与红星美凯龙联合主办,著名设计师朱小杰担纲策展人。80多件作品,在这个米兰盛会只是大海中的一群小鱼,但这群小鱼在用一件件作品表述,中国不是只有抄袭和山寨,中国设计正在慢慢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力量。

   从“拷贝大国”出发

  “我觉得中国是一个拷贝大国,老外也觉得中国是这个样子,因为大家都会用事实来讲话。我希望通过这一次展览,让他们了解到中国有设计,而且有很不错的设计,只是它目前不能成为主流而已。”为了展示中国设计,担任策展人的朱小杰将中国大部分叫得上名号的设计师都请了过来,包括许多至今活跃的家具设计师,如侯正光、江黎、邵帆、胡如珊、吕永中、石大宇、沈宝宏等,而曲美、联邦、荣麟世佳、迪信等中国家具品牌也分别有多件作品参展。

  在这个以“坐下来”为主题的展览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设计师如何理解坐具,及其精彩纷呈的呈现。

  在艺术和设计之间,有邵帆的“凭几”“影”和宋涛的“竹几”;解构传统类,有孙云的“‘团契’三连交机”、王善祥“悟(杌)凳”和温浩“云龙椅”;融明式家具韵味于内的,有沈宝宏的“宽椅”、春在的“咏竹长榻 交杌”和半木的“苏州椅”“清风禅榻”等等作品。

  作品亦有对各种材料的组合运用。郑韬凯的“云椅”用的是透明的现代的亚克力材料;清华美院的作品也叫“云椅”,主要材料为海绵、羊皮;师建民的“爱椅”与朱小杰的“钱椅”则为全金属结构。

  80多把椅子一摆,颜色各异,材料不同,形态各异,让人眼花缭乱。

  坐具展上的几个“最”

  撇开材料、形式来看,这次展览的坐具亮点多多。但从看客的眼光看,能从中评选出几个“最”出来。

  “最具安全感”的椅子。陈大瑞的“万花筒”是公认的“最具安全感”的椅子。同样拥有圆润曲线的“万花筒”延续了之前备受好评的“寒江雪”的设计理念,由木材半面弧线形形成的围合之势,犹如一个微型建筑。半面的围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私密的空间,更让筒里的谈话声、衣服摩擦声被放大,犹如环绕音响。

  最具禅意的“清风禅榻”。半木“清风禅榻”采用胡桃木整体框架与纯天然麻质面料,稳重而轻盈,左右两边显露的圆形胡桃木扶手,处理成衣袖的布艺结合,有两袖清风的寓意。是一方属于自己内心修行的纯净天地,也是清风自来的潇洒。

  U+的“宽椅”是展览中明式家具韵味最浓的。受传统官帽椅形式的启发而作,但较之官帽椅曲线的抑扬,其全部线条的纤细笔挺,在简单之处亦显工艺。自有从容淡定,豁然大度的闲雅气质。

  春在的“咏竹长榻 交杌”最具文人风骨,曲美的“小圈椅”是最北欧小清新,潘杰的“古韵”最喜气,“多少”的“‘三人行’坐墩和茶几”最实用等等,可谓是亮点多多。

  展览过后

  这算是一场打破局面的展览,但展览之后又是什么?是激情梦想的一时实现,还是海外“镀金”归来继续一切归于平静?

  当年参加了这场展览的陈大瑞在被记者采访时答道:“中国的企业和品牌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中国市场,而中国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是远远超越于我们想象的。所以我觉得在中国能够做到最好的,俨然会成为世界最好的。在这时出去参展,会有一个比较主流的地位,或者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然而像现在这种参展的状态或是形式,对于绝大多数,或者说是所有的中国企业、品牌或是设计师来讲,其实待遇都是不公平的。”

  但撇开市场来说,在设计上还十分稚嫩的中国的确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不公平,我们其实也要从自身做起来改变,通过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来发展自己,要能沉得住气去积累,水到渠成,厚积薄发。”这是陈大瑞给出的解决方案。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文章关键词: 设计展览米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