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均独创禅绣美学给人无限想象

2015年10月30日14:0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金秋十月,旅居加拿大的艺术家唐一均先生在苏州本色美术馆举办“觉——唐一均禅绣艺术展”,这也是他一年内举办的第九个展览。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南京、苏州,以及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地的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等参加了24日的开幕仪式,此次艺术展将为期一个月。唐一均先生的母亲为著名苏绣艺术大师顾金珍女士,开幕式当天,主展厅展演席特邀请顾金珍女士的次女,唐一均先生二姐唐叶红女士亲自现场演艺苏绣之美。

  多年探索实践独创了“禅绣美学”

  “觉”是唐一均先生艺术展的主轴,觉——悟也,悟禅 、悟性、悟心、悟一切物质的最初本质原貌;以“觉”为点,悟为线,明白宇宙浩瀚无界的面分隔出的空间,构成了这场展览的主题。禅绣,这种独立的全新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唐一均先生的手,完美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它让你站在艺术品前,感到宁静,感到愉悦,感到升华。

  唐一均先生说,禅绣的的灵感来自于西方绘画,东方刺绣及禅修理念相融合碰撞的火花,是一种跨界融合更新后走向世界的大胆尝试。在多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唐一均先生寻找到了东方刺绣与西方绘画及禅学理念的融汇点,透过实践、演绎、传授,独创了“禅绣美学”即禅学理念及针绣技法,该针法将缘起的智慧与黄金分割结合在了一起,将原本孤立的丝线用各种组合关联在了一起,在喻示缘起同时也反思了美的本质。

  除此之外,唐一均先生还构思并创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立体禅绣,把传统的平面刺绣艺术带进了当代立体空间的艺术领域,可以与当代最前沿的雕塑、装置、光影等艺术相媲美。

  红色系、紫色系、黄色系、蓝色系、绿色系,多层次、多角度的禅绣作品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的禅、绘画与刺绣完美结合的艺术展在苏州非常罕见。对此,唐一均先生表示,“我就是想让苏州人来听一听禅、画、绣结合的‘交响乐’。”

  从唐一均先生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作为东方文化传承的中国刺绣与西方绘画结合的冲击,一字点睛的命名导引方式,更能体味到禅学带给人们的独特感受与无限想象,将宽博、厚重、神秘、自然、朴素的东方文化精神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我们重拾传统中珍贵的内敛、内省及对生命体验的重要部分,感悟生命的状态,生命的和美自然,生命的韧性与张力,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觉察人类与整个宇宙生命和谐的律动,进入物我同化,物我而忘的玄妙世界。

  与唐一均先生展品相呼应,开幕当天主展厅展演席特邀顾金珍女士次女,唐一均先生二姐唐叶红女士亲自现场演艺苏绣之美。唐叶红女士毕业于专业美术学院,2007年与母亲顾金珍女士共同绣制《克林顿全家福》作为国礼赠送。现场唐叶红女士开针启绣《虚空藏菩萨》,当时看见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这张虚空藏菩萨像时,她被画面中菩萨的美牢牢的吸引住了。尤其是看见画面上的破残厉害,但还是渗透一阵阵的东方美。结合弟弟的禅绣展,作为这件作品的第一针启动,无疑有好缘起的。她希望弟弟禅绣能越走越远, 而代表西方东方美的两件刺绣作品,也能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深深地为苏绣艺术的未来而担忧

  从小眼光独特的唐一均出生于苏绣艺术世家,“我很小的时候,就想着将来一定要做能够影响世界的事情。”他耳濡目染了苏绣艺术对自己的影响,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他不满足于只是做一名继承者,“时代变了,到了我这一代,世界正在从各个方面改变着中国,中国也前所未有的影响着世界,这时候,我深深地为传统苏绣艺术的未来而担忧。”

  就在唐一均先生思考这一命题的时候,他不知不觉到了高考的年龄,“这时候,互联网开始萌生,我隐隐触摸到了它的脉络,成为最早一批网民,开始把眼光投向世界。”唐一均先生大胆的做出了一个令全体家人感到吃惊的举动,对新生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的他,决定报考计算机专业。他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看似远离家乡的学习征途。

  禅绣艺术形式的诞生,跟唐一均先生20年研习禅法参悟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唐一均是个爱看书的人,小时候最爱去的就是苏州古旧书店,“我想古人的智慧一定在书籍里。”大学期间,他买不起那么多书,每个周末都会跑到上海福州路上逛书店,“因为无法把书带走,我必须要把书里的东西记在脑子里,也锻炼了我的记忆能力。”

  大学毕业后,因发表大量专业文章,唐一均先生被聘请为中国计算机报荣誉顾问,也是最先被美国微软邀请至西雅图领取最有价值专家奖者。 他曾侨居美国纽约研习西方艺术文化,后移居加拿大多伦多。加拿大是一个将保护多元文化写进宪法的国家,这里给他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天地。

  其实,唐一均先生在出国之前,已经拥有一个收入相当不错的工作,当他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更大的使命时,他毅然辞职,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泛滥,文化往往被忽略,被边缘化,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在多伦多,还是在纽约,唐一均先生都感受到人的精神空虚,“当我走在华尔街上,看到来来往往的精英们,面无表情,他们挣钱很多,但他们并不幸福,他们也在寻根。”使命感迫使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艺术走进人们的心灵。

  在多伦多,唐一均先生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交流,发起并协助成立佛学中心,策办中国艺术文化展及各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加文化的沟通,获得了加拿大国家移民部长亲自颁奖。他当选了加拿大苏州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加华联会的理事,近年被市政府邀请参与大多伦多的苏州园林策建。当艺术用另外一种形式呈现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欢迎。“我意识到,短暂与永恒间需建立一个不二的关系。为什么不能打通中西文化的隔膜?为什么不能在世界文化的范畴内尝试拓展?”

  经过认真思考,唐一均先生开始实践。他认为刺绣这种东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西方被称为纤维艺术,但是,西方艺术家的纤维作品与中国的刺绣有着本质的区别。刺绣采用的丝线是来自蚕丝,蚕丝独特的线性是任何纤维所无法具备的,因为蚕丝的截面不是圆形,而是菱形,因此,它在光线下会出现不同的肌理效果。此外,在古代艺术家和当今艺术家的不断的实践中,蚕丝的染色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它是自由的。西方的油画最多上百种颜料,而蚕丝的色彩可以做到无限。加上刺绣的针法,从沈寿的肌肉针绣,到杨守玉的乱针绣,再到唐一均母亲顾金珍女士发明的免光T型针绣,而后再到唐一均的禅绣及禅绣针法,可以说,中国刺绣已经的表达能力及艺术高度上已经不亚于任何其他艺术形式。

  值得一说的是,唐一均先生的刺绣作品完全是原创,过去的中国传统刺绣,技艺与设计是分离的,两者各行其是。从展出的作品看,每一幅都是唐一均心灵的写照。他说,“欣赏我的作品,需要在作品前宁静几分钟,在看似错综复杂的色块、肌理、线条中,其实都暗藏着慎密的逻辑,慢慢你就会发现其中的美。”没几百幅作品垫底岂能有所作为,

  不可否认,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但是面临新的时代,新的审美述求,显然传统的刺绣工艺与其它门类的传统工艺一样,很难再往前发展,在“继”的基础上,如何“承”,是摆在每一位工艺传承人面前的课题。利用身在海外的便利,唐一均先生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游走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走近一位位艺术大师的杰作。梵高的直涂法、莫奈的透明法令他脑洞打开,“他们不都是在用刺绣的方法,一层一层的表现吗?”刺绣的针法就是把背后的东西露出来形成视觉错觉,油画、刺绣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技法上有着如此共通之处。

  回到苏州,唐一均先生又跑去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再一次仔细揣摩母亲及二姐唐叶红那幅著名的镇馆之宝《毛泽东》巨幅刺绣作品,“我看到了毛主席脸上皮肤的清透,仿佛看到了皮下的毛细血管,更称奇的是,一块画布,正面是彩色,背后却是黑白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母亲及姐姐把刺绣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度。那么刺绣艺术的未来在哪里, 让禅学、禅画、禅绣三者结合起来,是否能够产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呢?”

  什么是世界性,唐一均先生认为就是人本精神,“我要让我的作品既能放在苏州园林里,也可以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勤奋努力的唐一均先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在世界各地举办了8个艺术展,此次回家乡办展,他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他觉得这远远不够,“没有几百幅、几千幅作品做底子,怎能有所作为?”通过不断地探索,不停地地办展,他想要告诉大家,“画可以这样画,绣还可以这样绣,禅也可以这样修。”“禅绣是一种修行艺术,它帮助人们去认识禅美,去认识自我,净化自我,去除我执。禅绣也是行为艺术,它是动中禅。杜尚用类似禅的方法破除了当代艺术的束缚,但禅不只有破,也有立。”

  “六根妙用本互通,心禅绣画不二别。笔墨针线大悲智,随手拈来一绣禅。”四句话,道出了唐一均先生对艺术的追求与期盼。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极大的艺术享受。

  文:蔡震

  2015年10月24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唐一均刺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