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博览会前路何从

2015年11月16日11:48   信息时报  收藏本文     

  艺术品市场持续调整,当代艺术家们纷纷思考市场发展的方向问题。其中有一个观点广受赞同,就是“艺术品普及消费”。作为中国艺术博览会发源地的广 州,得风气之先,伴随着几代负责人努力,将广州艺博会建设成为全国三足鼎立的艺术盛会。藉2015第20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即将到来之际,信息 时报独家专访了广州艺博会现任秘书长、广州艺时代展览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瑞林先生,并就广州艺博会的发展探索以及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讨 论。

  争当试水鸭 广州艺博会开先河

  在艺术博览会的建设和发展探索上,广州艺博会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例如商业广告的广泛投 入,面向广大老百姓赠送艺博会门券,每天公布交易信息等等。据了解,2009年,广州艺博会现任秘书长朱瑞林带领他的团队正式加入到广州艺博会的筹建工作 中,当时,“向左走,向右走”正困扰着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发展。然而,朱瑞林并没有受此困扰而迟疑不前,而是在艺术博览会如何达到更加广为人知、深入民心的 目标上狠下功夫。他大手笔地为广州艺博会做宣传,在广东乃至全国范围内投入大量的商业广告。一时间,无论是在地铁、公交车站、高速公路,又或者是机场,人 们都能够看到大面积的广州艺博会宣传海报,这在当时在全中国美术界都是首创的。在人们印象中总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博览会突然变得亲和、“接地气”。

  不 仅如此,朱瑞林还不计成本地通过公立博物馆、美术馆等渠道为广大老百姓送出高达10万张的广州艺博会入场券,甚至于艺博会召开期间在馆场周边配置免费穿梭 巴士以方便市民观展出行。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为广州艺博会添加了众多人气。同时于艺术的普及教育而言也画上了浓重的一笔。还有一 点特别值得提倡,这就是在艺术品交易的问题上,广州艺博会率先以一个斩新的姿态示人,将过去大家忌讳的交易情况公开化,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说出 来。“组委会通过工作人员巡馆统计、参展商自报、放行条总汇等途径,务求将最接近真实的成交数字告诉大家,展现一个真实的市场。”

  除了上述 种种力促广州艺博会宣传、建设的卓有成效的措施外,朱瑞林以及他的团队还做了许多并非坊间周知的探索。包括在展会现场嫁接艺术品拍卖会、开拓网上艺博会 等,举办“亚洲雕塑名家联展”、“张大千60真迹展”等,组建艺术投资精英会、艺术财富俱乐部等,当然,有叫好的,也有不卖座,有正在努力推进中的……所 有的这些,无不体现出广州艺博会团队的勇于探索精神。

  新时代新思路 艺术品普及消费

  事实上,在新时代艺术博览会的发展思路 中,广州艺博会近七年来一直在努力推进的“艺术品普及消费”,亦同样是其摸索出来的成功道路。朱瑞林告诉记者,广州艺博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将“艺术普 及”放在首位。“1993年,第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厦举行。得风气之先的广州,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会展人的努力, 将广州艺博会建设成为今天的全国公认的艺术盛会,这与广州艺博会将‘艺术普及’与‘普及消费’放在首位的准确定位分不开!”朱瑞林认为,在全民艺术素养并 未得到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举行艺术博览会的效果应该直接指向推广艺术教育、普及艺术影响、推动艺术消费的层面上。

  “早几年,我们的‘艺术普 及’定位曾经受到非议,有人说‘你们的参展商水平不够高’,有人说‘你们邀请的观众消费能力不够强’。但,我坚信的是,艺术素质的培育效果是可以成几何级 数递增,可以影响到无数的人。就像我今年在春季艺博会上与一位老太太的交流,她说:‘这里的艺术作品太好了,我要让做广告公司的儿子来看看’。老太太的这 句话让我非常感动。或许,老太太并不会去购买艺术作品,但她对艺术的喜爱却能慢慢影响到她身边的人,她的儿子、她的孙子或许就是未来艺术品消费的一份子! 艺时代就是要做引导更多人喜欢艺术的百年公司!”记者留意到,朱瑞林在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是湿润的。

  “现代形态的艺术博览会,在世界范围看 兴起于上世纪60~70年代,而在我国只不过二十余年历史。早在2009年,在广州艺时代展览策划有限公司全面参与广州艺博会组展的时候,中国的艺术博览 会基本是一味照搬西方的模式。诚然,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做得非常棒,也是公认的当今世界最高水平艺术博览会。它有着艺术市场的‘晴雨表’,艺术导向的 ‘风向标’功能。它的成功在于高参展门槛,在于有效整合收藏家资源。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去照搬、硬套,而是清醒认识到,地域文化的差异与发展阶段的不同, 要求我们的艺术博览会必须有所区别。”朱瑞林如是说。

  群众看得懂的作品 才是真艺术

  在朱瑞林对广州艺博会的定位与规划里,虽 然“艺术导向”的功能不在首位,但同样是他的致力追求:“‘学术’和‘引领’,一直是我们所坚守的。但我们追求的‘学术’,并非曲高和寡,而是系统和专 业,是艺术的领悟力和鉴赏力。我们希望以此来感染、引领市民艺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亦十分注重‘共存’和‘融合’,无论是东西方艺术的差异, 又或者是传统与创新的争鸣,各艺术流派的共融等,都会在广州艺博会这个艺术大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示。”

  朱瑞林说:“凡此种种,精彩纷呈,但同 样离不开大众的认同!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真正意义的‘融合’。我非常欣赏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的艺术观点——观众看得懂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真艺术。吴冠中 先生被美誉为中西合壁的创新大师,他的作品既有形式美又有抽象美,但吴冠中先生却比任何艺术家都在意‘大众的认同’。在吴冠中先生自己的著作中,他曾经回 忆在农村劳动的那段日子,他说,如果他的写生作品房东大娘大嫂们看不懂,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撕掉。这就是一种态度。正如吴冠中先生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一样:群 众点头,专家鼓掌。广州艺博会也要成为群众点头、专家鼓掌的全国一流艺术博览会。”

  事 实上,作为一位有近20年书画投资经验的收藏家,朱瑞林一直以“看得懂”为他的收藏宗旨。他的藏品横贯中西,时空穿越过百年,既有岭南画派大师赖少其的书 画精品,又有法国著名女艺术家 Eugenie Salanson(1836~1912)的传世之作,无不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佳构。

  “导向” 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词语,而是因应客观环境而不断变化的。虽然在朱瑞林的表述中,“艺术普及”仍然是目前广州艺博会首要定位,但记者分明读到了“艺术导 向”的坚定意义。这就是多年来广州艺博会不断前进的指导方向和动力源泉。这也是流淌于朱瑞林生命中的军人的血液——“执着”与“坚持”,也是青葱岁月里枕 边小说《平凡的世界》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他的“生命的激情”。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张大千艺博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