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广告

成为收藏大家要练就一双慧眼

2015年12月23日14:44   新浪河北  我有话说收藏本文     

  艺术品收藏关键在于慧眼,马未都无家世渊源,白手起家,从一个不知收藏为何物的青年,成为一个收藏界的名人。他是怎样练成独特的眼力呢?

  马未都说,文物是文化,第一要理论先行,首先应该知道你要收藏什么,再把对应的书找来看。读几本好书,吃透历史,读懂文化。他当年找到的陶瓷方面的书就两本,翻来覆去地看,背得滚瓜烂熟。随着文物收藏品的不断增多,马未都的眼光开始跳出文物本身,透过文物研究历史,研究文化。哪里有什么展览、研讨会他都去听,能看到好东西的机会,一定不会放过。后来他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比北大历史系的人还透彻。靠这份用心和坚持,马未都把中国的陶瓷文化摸了个“门儿清”。他甚至不谦虚地说:“历史上著名的瓷器收藏家,古代是乾隆爷,近代就是我。”就这样,马未都对艺术品所有的门类都了如指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郭沫若是一个文化大家,他在鉴定文物方面更“神”。上世纪一支解放军队伍在河北满城县西南1.5公里处的陵山上施工,发现了很多

  铜器、铁器、陶器、玉器,这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墓,里面有珍贵的金缕玉衣和错金博山炉等,埋藏着许多无价之宝。此事被迅速上报,周恩来总理对此十分重视,交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办理。郭沫若立即亲自前去考察,看完后,郭沫若来到洞外,拄着拐杖,对周围的山形看了看,然后,朝刘胜墓北侧走了120多米,对陪同的人说:“再从这里挖一个洞,还有一个墓穴,应该是刘胜之妻窦绾的。”这一挖不要紧,果然挖出一个洞,确是窦绾之墓。除了金缕玉衣,还挖出了长信宫灯。对此,人们无不惊叹:“郭沫若,神人也!”

  其实,郭沫若的“神”,是建立在丰富的历史知识基础上的。汉代以陵为墓,盛行夫妻合葬习惯,到了西汉中期,往往同墓地不同墓穴,所以,郭沫若据此推断,旁边另有一墓。

  我们要练就一双“慧眼”,成为收藏大家,必须知道“功夫在‘诗’外”,必须从文化、历史着手,当你有了如郭沫若那样“料事如神”的本领,有了马未都见微知著的眼光,那么便能轻松“捡漏”,淘到有价值的藏品。 (苗向东)

  来源:邯郸日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收藏马未都郭沫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鍙戝竷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