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名家揭秘金奖照片幕后故事

2015年01月30日 17:13   扬子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浩气长存》 张成军 摄 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展金奖 《浩气长存》 张成军 摄 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展金奖

  我们特别邀请南京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浏兰女士开设专栏,为读者们揭秘南京那些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赵浏兰从1971年从事摄影工作,1980年,她参与筹备成立南京市摄影家协会,并担任副秘书长,从1995年到2013年期间,她一直担任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的职务,为南京摄影事业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人物简介

  赵浏兰

  女,1971年从事摄影组织工作至今,现为南京市文联顾问,江苏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南京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摄影师,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高级荣誉会士。作品在日本、荷兰、美国、塞浦路斯、意大利、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和发表,代表作《古镇春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第11届影赛中荣获“森帕克”奖。1995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在“半边天”栏目做过专题介绍,1996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摄影金像(金烛)奖,2001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

  《浩气长存》当年一鸣惊人

  30多年前,中国摄影家协会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展览。在这次展览中,南京市总共获得2幅金奖、一幅银奖、一幅铜奖的好成绩。虽不能说是绝后的,但至少可以说是空前的。30多年过去了,南京摄影界至今仍未超越这个纪录。

  在三十多年前的获奖讯息传递到南京时,南京市文联为此特举办庆功大会,在刚建好不久的金陵饭店江南厅,嘉奖这批摄影家。南京获奖的作者全部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热爱摄影事业,在光与影的世界里遨游,执着地探索摄影艺术的奥秘。其中的一幅获得金奖的作品名为《浩气长存》。这幅作品现在看来可以利用电脑轻松完成。可放在三十多年前,它可是完全手工在暗房中制作出来,在当时可是最高的暗房技术。

  30年后,我采访了当时黑白组的金奖作品《浩气长存》的作者张成军先生,他当时是一名南京化工学院的教师,是位儒雅的刚届而立之年的青年。他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的一幕,至今还很激动。当时,他正在单位上班,办公室里电话铃响起,拿起听筒,传来时任南京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的王远明先生激动的声音:“不得了,金牌!”听到这句话,张成军也不禁激动起来,是啊,为了这一天他做了多少实践和努力,终于得到认可了!

  30多年前,雨花台竖立了一座名为“慷慨就义”的花岗岩群雕,群雕共有九位烈士,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先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每次去雨花台张成军都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要把烈士们的高尚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当时,他的摄影器材很简陋,就向影友借了一款进口的28毫米的广角镜头,用135相机黑白胶卷采用仰视的角度拍了一张雕塑的照片,如何将这一幅看似普通的照片给增加摄影的艺术性呢?

  刚开始,张成军在暗房里运用局部变形的方法,放大出一张具有提升感的照片,但影像还是显得单薄。经过多次寻找,在玄武湖畔找到了一株理想的青松,通过暗房叠加进画面上虽不错,但仍然略感沉寂。当时,他参加了南京一个业余摄影小组—F影组,他把未完成的作品小样带到小组里,影友们热情地帮他出谋划策,最后决定在画面中间加上九只飞翔的鸽子,表达烈士们对和平的企望。构思决定下来,真正在暗房放大还是很有难度的,没有精湛的暗室技术是做不出来的,这就是我国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的集锦放大法,比如今在电脑上PS难得多。

  不知放了多少张,当最后这张照片放出来之后,他把作品标题定为《浩气长存》,向全国第十三届影展投了稿。作品在全国几万张来稿中脱颖而出,终于荣获金奖!给南京影友以极大鼓舞,在南京摄影史上留下经典瞬间。

  赵浏兰

  来源:扬子晚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摄影家金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