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不是在拍卖行举牌的人
2015年02月12日 09:44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收藏本文
王南溟
随着当代艺术进入人们的收藏视野,如何收藏,成了大问题。我每次在讲当代艺术的时候,学员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收藏什么作品可以增值。这个提问主要是被我们目前不完整的收藏机制给误导了。因为目前的信息提供给收藏者最多的是拍卖行的价格表,然后艺术就变成像股票一样的投资领域。但现在拍卖行的问题是,对拍卖行而言,缺少一种制衡性,其一是拍卖行对拍品是不保证艺术质量和真伪的。其二是对艺术品的标准系统还没有在机构建设中形成。就是我们还没有一个独立于市场之外的美术馆收藏系统。
自从西方开始有了美术馆,美术馆是兼展览与收藏为一体的艺术机构,并且区别于画廊和拍卖行这些商业领域,并且成了引导市场发展方向的一个机构。对中国目前来说,这样的机构正有待于发展。如何保证学术价值的独立性,也就取决于这些机构的独立性。艺术管理学科正在对美术馆这样的领域做出研究。要有一个健全的美术馆体制,其艺术和学术价值才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收藏什么艺术作品是有价值的问题,那就只能是倒过来讨论,什么样的收藏是能够跟美术馆互动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作为一个私人收藏者来说,有没有跟美术馆的收藏形成一种呼应关系。第二,当我的收藏要捐赠给美术馆的话,美术馆会不会接受这个捐赠。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收藏是跟美术馆有关系的。
那么,我们以这样一种标准来比较一下中国与西方的美术馆,比如说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它收藏了大量康定斯基的作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现代艺术作品。不管是梵高、毕加索还是康定斯基等这些艺术家,它们的作品价值在博物馆中是被保证的,另外,因为他们的作品被美术馆收藏,因此他们也是艺术史中的艺术家,这些作品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美术史专家研究的对象。中国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从美术馆收藏的情况来说,它错过了两次收藏机会,一次是1979年,“星星画展”后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但“星星画展”的作品没被收藏。后来在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但“中国现代艺术展”作品也没被收藏。还有上海的美术馆也是如此,上海从1976年至1985年抽象绘画的形成,做成了“转向抽象”展,在原来的证大美术馆(现为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也没被收藏。证大美术馆是一个民间美术馆,但是上海的公共艺术机构也没有收藏,尽管呼吁了很长时间。尽管目前上海有了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但也没有这样一种收藏意识。所以,回到私人收藏的理念,私人收藏要有艺术史的眼光和胆略,这在中国美术馆目前还不行的情况下,要从私人收藏中发展艺术史线索。无论是古根海姆博物馆也好,还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好,都是从私人收藏捐赠给社会开始的。我们指的收藏家是这样的概念,而不是老到拍卖行去举牌的人。
(作者为批评家)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